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石狮日报

用真情与智慧诠释传统美德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4版:卫生与健康·夕阳红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老龄化社会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以“真心、耐心、巧心”践行孝亲敬老,用细致入微的关怀破解代际沟通难题,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

  真心相伴

  精神慰藉胜千金

  “对老人而言,能被倾听、被理解,往往比物质给予更加珍贵。”市民张先生这样分享他的孝亲心得。自从发现父亲对象棋和书画展情有独钟,他不再只是定期汇款,而是每周抽出时间,陪父亲下一盘棋、逛一次展,甚至一起订阅报刊,边读边聊。“看到他谈起历史事件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老有所乐’。”张先生感慨道。

  而在另一个家庭,李女士与婆婆共同生活三十余载,从未发生过争执。她的秘诀是“让老人感到被需要”。调饺子馅时,她总会请教婆婆的独门配方;缝补衣物时,也主动让婆婆帮忙。“您的手艺外面买都买不到”,一句真诚的夸赞,常让婆婆笑得合不拢嘴。每天清晨,李女士还会挽着婆婆的手臂,一起在小区里做养生操。“她不是需要被照顾的‘老人’,而是我们生活中的‘伙伴’。”李女士说。

  这类温暖的故事,正在许多家庭中悄然发生。某基层社工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大部分老人物质生活已基本无忧,他们更渴望的是情感上的陪伴与共鸣。“陪他们聊天、参与他们的爱好,正成为新的尽孝方式。”

  耐心守护

  慢下来读懂“老小孩”

  照顾失能老人,不仅需要体力,更考验子女的耐心与智慧。市民王先生的父母因脑萎缩变得情绪敏感,甚至抗拒日常护理。起初他倍感挫折,直到尝试将护理过程“游戏化”——为父母翻身时说“咱们来做健身操”,喂药时比喻成“一起闯关成功”,用轻松、鼓励的语气与他们互动。“他们以前教我们走路时不厌其烦,如今轮到我们陪他们‘慢下来’。”王先生语气温柔却坚定。

  市民刘女士则用另一种方式守护母亲的“固执”。母亲习惯收集废品,不舍得扔,刘女士没有强行阻止,而是主动帮母亲整理纸箱,陪她一起去废品站变卖。“这不是纵容,是尊重。让她觉得自己仍能决定一些事,仍然被理解。”她说。

  在宝盖镇一家养老机构,护工们也总结出“先顺后导”的沟通原则:不直接否定老人的意愿,而是先接纳情绪,再温和引导。“他们不是故意为难我们,只是害怕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一位资深护工说。

  巧心智谋

  爱的表达需小技巧加持

  “对老人表达爱,有时候需要一点‘策略’。”市民赵女士笑着说。她母亲极其节俭,买稍贵的衣服总会心疼。有一次赵女士看中一件600元的外套,直接买下却告诉母亲“才30块,特价抢的”,母亲穿得开心,她也暖心。“这不是欺骗,是让爱更顺利地抵达。”

  类似的“迂回战术”在许多家庭中广泛应用:送婆婆新衣服,让孙女说“给姑姑买的不合身”;为父亲换新电视,借口是“单位抽奖中的”。这些“美丽的谎言”背后,是对老人自尊心的体贴呵护。

  更有子女提出“反向表达爱”的方式。市民陈女士经常请母亲从老家带些土产,或请她帮忙缝扣子、包饺子。“每次我说‘妈,这活儿没您真不行’,她眼里就有光。”陈女士说,“让他们感到被需要,才是最好的孝顺。”

  (记者 刘晓娟)

  ★记者手记

  “三心”合一,让孝道有温度

  从陪伴倾听的“真心”,到不急不躁的“耐心”,再到灵活应变的“巧心”,孝亲敬老的本质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理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充满智慧的实践启示我们:孝道不仅是伦理责任,更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情感艺术。当“三心”融入日常,传统美德便有了穿越时代的生命力,让每个家庭在代际温情中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