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宁港边村,一座闽南古厝静静矗立,它是著名旅菲爱国侨领李焕彩的故居。抗日战争时期,远在菲律宾的他倾力支援祖国,既奔走呼号组织救亡,又慷慨解囊捐款献物,以实际行动诠释赤子丹心。日前,笔者在村民谢育的指引下走进这座古厝,在斑驳的红砖白石间,仿佛仍能触摸到那段热血岁月。本期《闽南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近李焕彩的传奇人生,感受他爱国爱乡、服务侨社的高尚精神。
热血抗日 以侨为桥支援祖国
李焕彩(1896—1961),祖籍子英村,因其祖父早年在港边村经商,后举家迁居于此,故李焕彩亦为港边人。他是菲华巨商李成业的儿子,父辈世代经商。其自幼聪颖,深受家庭氛围熏陶,早年随家人赴菲律宾发展,从销售大米发家,后来又涉及房地产和钢铁业。
自幼随家族南渡菲律宾的李焕彩,承袭闽商血脉里的开拓精神与家国情怀。事业有成后的他,始终以“服务社会,造福民众”为人生志向。青年时期,他便积极热心参与菲律宾中华商会的工作,凭借卓越的胆识和领导才干,担任马尼拉华侨青年会主席。
1937年,祖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李焕彩迅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既捐款献物,为前线输送物资,又动员侨胞凝聚力量,成为援华抗日的重要纽带。太平洋战争中菲岛沦陷后,李焕彩被日寇逮捕,1943年获释后,仍然坚持斗争。他大力资助菲律宾华侨战地民主血干团,担任该团财务顾问与外交组副组长,用实际行动践行赤子丹心。
重建侨社
力促中华商会复会
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中华商会(现称“菲律宾中华总商会”,以下简称“中华商会”)被迫停止活动。1945年3月初,马尼拉光复以后,恢复中华商会会务成为旅菲华侨的迫切需求,当时作为中华商会第36届执监委员会副主席的李焕彩被大家推为代主席。
在担任代主席期间,李焕彩与施性水、杨世炳等人四处奔波,一方面召开各界侨领座谈会,组织宣传发动,广泛征集会员,重新登记造册;另一方面专程派人敦请第 36届执监委员会主席薛芬士主持会务,开展工作。经过数月奔波,1945年8月,中华商会终于重新恢复活动,为维护华侨商户合法权益、凝聚侨社力量筑牢根基。
三任董事长
善举公所的“守护者”
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简称“善举公所”)是服务旅菲华侨的重要公益机构,李焕彩曾三度出任善举公所董事长,为其发展倾注毕生心血。
1950年,李焕彩当选善举公所第73届董事会外务。他勤勤恳恳、努力工作,逐渐显露出过人的才干。1951年,李焕彩被大家推选为善举公所第74届董事长。他积极致力于会所建设,修建吴起顺纪念楼,改建护士楼,新设厨房、餐厅及医生楼,新建礼堂、牙科医室、职工宿舍等。同时,还创办收容所接收老弱病无依靠之侨胞,先后免费收容病人30余人,并在华侨义山修建一条道路改善交通,其善举获侨胞广泛认可。
1957年,李焕彩再次当选第80届董事长,彼时善举公所正面临“生死考验”——是年6月30日为善举公所50年注册期满,必须重新办理手续,否则将被菲律宾政府取缔。他临危不乱,经过周密安排,与善举公所董事会多次协商后,决定由善举公所律师蔡育立及当地著名律师配合施性水、蔡孝固等人组成注册小组,重新办理。后为协调华侨社团意见,与蔡孝固、王尚从、林法尧、陈子温等人携带呈文,面谒中国驻菲大使馆陈之迈大使,陈述事情经过,请其俯察,并给予表态。最终通过召开会议讨论消除分歧,确定由60%菲籍人士、40%华侨组成的新公司接管善举公所,重新注册登记,使其延期50年,为华侨善举公所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此外,李焕彩在职期间,又为善举公所属下的崇仁医院组织设立委员会,对医院进行整顿,为医院购买各种仪器设备,并持续整修华侨义山,提升公益服务能力。
1960年,已退任董事的李焕彩因侨胞信任出任善举公所第83届董事长。此时,他虽年事已高,仍热心公益:由华侨善举公所捐款两万元,在菲律宾一家国立医院修建一座华侨病房,以满足华侨患者之需;扩建宗仁医学院的护士学校校舍;在华侨义山新建多条道路,使其四通八达;建造庄材润纪念院。此外,他还参加救济菲律宾水灾、捐助聋哑学校等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将爱心延伸到当地社会。
从支援祖国抗战到服务旅菲侨社、从重建商会到守护善举公所,李焕彩的一生是旅菲华侨爱国爱乡、团结奉献的生动缩影。如今,李焕彩的老厝依旧矗立在港边村,他的赤子情怀与高尚精神仍在闽南大地与菲华社群间代代相传。
(王秀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