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困境少年 需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日期:08-22
近日,灵秀镇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来到蔡奶奶家中回访,蔡奶奶拉着他们的手,笑得合不拢嘴:“你们看,我家小强现在多好!不迷手机了,学习认真,还爱上了锻炼。”(详见8月21日《石狮日报》四版)
困境中的少年,往往最先关上的是“心门”。小强的经历令人揪心,幼年丧父,母亲吸毒,辗转于外婆、奶奶两边,与老人相依为命,让他在童年便缺失了稳定的情感依托。值得庆幸的是,市、镇、村三级关工委联合学校、帮教组、爱心团队共同发力,从上门谈心到学业辅导,从物质帮助到精神陪伴,让这名困境少年在持续的温暖中找回成长的方向。
这一事例反映出,面对困境少年,简单的道理说教、强硬的行为干预往往适得其反,唯有情感的“软着陆”,才能敲开他们紧闭的“心门”。市关工委的“五老”同志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让他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主动解决他担心的校服、吃饭问题,承诺“给时间适应”“让同学包容”,用实际行动消除他的顾虑;生日时各方送来的蛋糕、礼物和陪伴,则让他在久违的热闹中体会到被珍视的温暖。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精准触达困境少年内心最渴望的情感需求——被关注、被接纳、被爱着。
每个困境少年都需要一双温暖的手、一个理解的拥抱、一场“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来唤醒内心的力量。当社会能用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真诚回应他们的需求,用关爱驱散他们的孤独,像小强这样的孩子,就能够重新找到人生的坐标。(黄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