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沉睡资产”打开“多赢局面”
日期:08-22
今年上半年,石狮国投集团累计盘活闲置资产面积61374.47平方米,成功签约国巢·青创云仓、福建新能源汽车小镇两个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详见8月20日《石狮日报》一版)
一边是城市因开发强度高、可拓展空间受限,一边是不少国有资产因各种原因、多年闲置未用。在城市化持续推进的今天,如何破解这样的矛盾,关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闲置多年的玉浦商业写字楼以“国巢·青创云仓”的新貌“涅槃重生”,为国有资产盘活乃至长效运营,提供了颇具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国有固定资产“生财”的传统做法,就是简单地对外出租。区域产业带繁荣、市场处于上行期时,厂房仓储店面供不应求,租金水涨船高,国资出租保值增值自然不在话下。然而,当市场进入调整甚至下行期,企业商户退出,或者没法长期稳定租赁,大宗的资产就容易闲置,盘活的压力自然跟着上升。
国资盘活的另一大掣肘,是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早期征迁补偿时,商业部分不少会留下权属混合的问题,后期要盘活就容易因权益复杂、各方意见不一而难以成行。因为这类问题造成的资产长期闲置,也是盘活的主要难点和堵点。
玉浦商业写字楼存在一样的症结。其能在十年后“重生”,首先得益于运营模式的突破。国企没有选择传统的简单出租或者自主开发,而是与石狮青创城公司合资运营,以近5亿元投资规模导入电商仓储、办公等新业态。这种“国企资源+市场机制+产业运营”的协作模式,既发挥了国企的资产优势和信用背书,又借助专业市场主体的灵活性和行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了运营风险,提高了资产转化效率。
从盘活路径上看,项目通过精准招商吸引电商、男装供应链企业入驻,打造“全国男装中央枢纽仓”,这样的定位直接呼应石狮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这意味着,此次盘活行动不是单纯的物业改造,而是站位全局,以系统思维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布局,有利于形成“焕新一栋楼、激活一条链、带动一片区”的连锁效应。
从宏观的视角看,项目的意义不止于商业层面。于国企而言,其激活了低效资源,拓宽了“造血”渠道,有助于推动自身从“重资产持有”向“重运营盈利”转型,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一盘活模式,也为资产价值挖掘提供了新思路,让国有资产运营更可持续。于城市发展而言,这一产业枢纽的打造,既可创造就业与税收,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也可促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政府、国企、市场机构、产业主体多方共赢的格局,体现出资源配置优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当然,资产盘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仍需在机制创新上持续探索。比如,如何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参与门槛,如何建立科学的收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如何推动更多存量资产与新兴业态对接等,都值得深入实践。石狮国投的这场“盘活实践”证明:通过开放协作、市场运作、产业赋能,将让“沉睡资产”更好地转化为“发展活水”,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城市产业升级与市场主体发展的多赢共进。(康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