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石狮日报

梦圆在纸间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第03版:人在旅途       上一篇    下一篇

  父亲在城里老人协会里,总被邻里们当成“文化人”——他的书法轻逸中藏着遒劲,下象棋时思路清晰。70多岁的人了,普通话却流利异常,常有人夸他“有学问”。可每当这时,父亲总会腼腆地摆摆手,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从眼里闪过。只有我知道,这位被羡慕的“知识分子”,其实只读到小学四年级。?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他,对读书有着本能的热爱和天赋,成绩始终遥遥领先。可特殊年代的风雨骤然席卷,像急雨打落未熟的果实,四年级时,他的求学路硬生生中断。山间牛铃声代替了课堂琅琅书声,父亲成了放牛娃。课本里的憧憬被轻轻收起,对知识的渴望却像石缝野草,在岁月缝隙里深深扎根。?

  我童年跟着林场工作的父亲生活。常梦见趴在他膝上,听他读《毛主席语录》,遇到生字就翻那本托福州堂伯买的《新华字典》。清冽山风携着松脂与泥土气息,混着他低沉语调漫开在林间。晨雾如纱缠在松林,阳光穿枝叶洒下斑驳光点,落在脸上、报纸上。小溪潺潺,松涛阵阵,整座山都像在陪我们哼温柔调子。父亲闲时收集旧纸教我写毛笔字,成了我的书法启蒙。?

  约12岁那年,雨后山路泥泞。我帮父亲推满载木头的四轮车上坡,一根圆木突然滚落,砸中他的脚。医生拔淤血指甲包扎时,鲜血浸透纱布。他紧咬唇,额角渗汗却一声不吭,仍坚持把车送回林场完成任务。望着他一瘸一拐推车的背影,我心疼惊醒:父亲不仅要在林场风雨里守孤独,还要用隐忍扛起生活重量。凭他对知识的渴望与热情,本不必如此艰辛。我暗下决心:努力读书走出林场,替父亲圆被时代打断的求学梦。?

  后来父亲转做铁路仓库管理员。铁路建设总在荒山野岭,偌大仓库里,他守着物资也守着孤独。问他闲暇如何打发,他说养蜂——我们兄妹喉咙易发炎,可随时取用,还收集中草药。我去看他,却发现报纸才是亲密伴侣。等报纸成了每日仪式,报纸到手后他便找阴凉处阅读,连中缝广告都不放过,眼里渴求与林场念报时一模一样。仓库角落堆着卷边的过期报纸,有些被红笔勾着波浪线,像未熄的求知火在纸间跳跃。他依旧用旧报纸练毛笔字,日复一日。?

  父亲退休后随我在石狮安家。偶然听闻文化界吴姓友人(祖籍晋江磁灶,北京归乡创办泰伯书院),我提议同去拜访,厦门、泉州几位朋友也慕名前往。父亲像孩子般欢欣答应,当即换了新衣裳。?

  书院藏在村落深处,驱车一小时抵达。推开院门,满院书香漫出。300平方米的书院内,书架上人文社科、艺术、宗教等书籍码得整齐,私人藏书逾万册。墙上水墨字画错落,或远山含黛藏留白意趣,或蝇头小楷笔锋清劲如寒松挂剑,与典籍相映成趣。父亲魂被勾住,驻足书架看书名,在字画前凝神细品,脚步慢悠悠,眼底满是欢喜与沉醉,在方寸天地流连忘返。吴老师点檀香邀喝茶,茶香袅袅间谈经论道,温润博学。我转头见父亲听得入神,眉头微蹙琢磨,嘴角泛浅笑。恍惚间,眼前老人与记忆里该坐课堂的少年重叠——当年石缝野草般的求知欲,竟在岁月里长成蓬勃模样。?

  在文友鼓励下,今年盛夏,我的文章终于在报纸占了方小天地。想给父亲惊喜,我只字未提。想象他清晨踱到报刊亭,手指逐行扫版面,忽然定在原地,指尖反复摩挲副刊版熟悉名字,立许久才抬头又低头确认。电话接通时,他声音颤抖如风中叶:“丫头,爸在报纸上看到你名字了!是不是你写的?”我确认后,他急问哪里多买,要给母亲留着,给老伙计看。报社朋友冒酷暑送来了报纸。父亲找干净手帕擦手机镜头,对着文章拍了又拍,发给微信老友,接着老哥们陆续回电。那个午后,他忙碌哼曲,格外欢喜。我心像满塘荷花,朵朵暖然绽放。?

  父亲未竟的读书遗憾,像风雨打落的花苞,他常咀嚼,年纪越大越念叨。那淡淡的涩,让我感他深深惆怅。如今写作于我,意义早已跳出个人爱好——愿以笔为翼,稳稳载着那个未圆求学梦的“青年”,飞向他迟到半世纪的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