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凤里街道后花社区延平路的谦记楼,日前完成主体保护性修缮工作,并于8月4日进行初步验收。待后续展陈设置完成后,这座番仔楼将打造为石狮首座侨批馆。(详见8月6日《石狮日报》一版)
侨批,是跨越山海的家书,是连接故土的纽带。如今,谦记楼主体修缮完成,即将变身石狮首座侨批馆,让那些承载着侨胞深情的纸短情长,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侨批虽小,分量千钧。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侨胞们把在异国他乡的汗水与思念,一笔一画写进信里,把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钱,一分一厘汇回故里。当时的信纸或只有短短几句话,却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对妻儿的惦念,藏着对家乡的眷恋、对未来的期盼。这一封封侨批,是侨胞们用乡愁写就的生存档案,更是侨乡石狮与世界相连的情感密码。
如今,侨批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承载的精神力量从未褪色。那些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那些跨越重洋的赤子之心,是石狮人不该忘记的集体记忆。修缮侨批馆,不是为了留住旧时光,而是为了让这份记忆有处可寻、有物可依。可以说,修缮侨批馆,对石狮而言,是对一段历史的郑重交代。这些侨批曾是维系侨眷生活的“生命线”,如今虽已退出实用舞台,却也成了记录侨乡精神的“活化石”。
更重要的是,侨批馆为石狮搭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情感驿站”。对石狮籍海内外乡亲而言,这里是乡愁的寄托,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具象;对年轻一代来说,这里是了解先辈故事的课堂,是传承“爱拼会赢、念祖爱乡”精神的载体。当一封封侨批在修缮后的谦记楼里重新“开口说话”,它们讲述的不仅是个人的悲欢,更是一座城市与海外游子绵延不绝的精神联结,是石狮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永远不会丢失的“根”与“魂”。
纸短情长,岁月流芳。期待侨批馆早日开馆,让每一封侨批都能静静诉说那段峥嵘岁月,让每一份乡愁都能在故土上安然安放,让这些带着墨香与体温的文字,继续见证石狮与侨胞的双向奔赴,让这份沉甸甸的乡愁,成为驱动城市向前的不息力量。(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