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韵诗/图
“只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业主材料收集、改造费用收取,并召开业主大会表决通过‘一户一表’改造。”说起小区启动“水改”前期工作的超高效率,金海花园城小区党支部书记蔡建榕自己都觉得有点出乎意料。(详见8月6日《石狮日报》四版)
金海花园城小区只用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完成623户业主资料收集与100%费用收缴,为后续“水改”工作的落地推进,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高效率,为基层做好群众工作、争取百姓支持、推进和谐善治树立了典范,值得点赞。
高效非从天降。其直接缘由在于,小区党支部精准把握群众的核心关切。“水改”的普遍受欢迎与前期工作的普遍受阻之间,横亘着切实的痛点和疑虑。“收集的房产信息会不会遭泄露?”“为什么每户要补缴600元?”将心比心,可以理解业主的担忧。对于这些关键梗阻,小区党支部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通过楼栋微信群等渠道,将“水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水质污染风险到水费纠纷隐患等,一一摊开讲透。民生工程唯有真正切中群众日夜忧心的急难愁盼,才能赢得真心拥护和主动参与。
当然,业主广泛配合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启示和铺垫在于,它生动演绎了基层治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深刻转变。党支部领导下的四方联席会议机制、党员楼栋长、“楼嫂”“楼叔”志愿者网络,以及物业公司的协同发力,构建了居民诉求表达、事务协商、矛盾化解的闭环微网格。正是这“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定”的共商共治氛围,使各楼栋间无形的“你追我赶”良性竞争成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引擎。民生工程只有从“干部干、群众看”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大家议、合力办”的双向奔赴,才能激发蕴藏于民间的巨大动能。
当群众在一件件为民实事中真切触摸到“获得感”,其回馈便是自发凝聚成支持与配合的强大力量。金海花园城小区正是通过四方联席机制与微网格治理,接连落地电梯更换、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等多项便民项目,让业主体验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提升。这些点滴积累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在“水改”这一更大挑战中,转化为业主们愿意提交资料、缴纳费用的自觉行动——群众满意度的厚积,终将薄发为治理效能的高效提升。
换句话说,金海花园城小区一个月完成的“水改”序章,其核心“密码”,便是将“为民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这也是基层实现和谐善治朴素而又不失深刻的要义,那就是,让群众在参与中成为主角、在获得中成为动力源。当政之所谋与民心所向深度契合,“要我做”便自然会演变为“我要做”,蕴藏于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便会沛然而出,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最深厚、最活跃的源头活水。(康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