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航实验学校 赵美玲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要具体再具体、细节再细节。”
身为班主任,既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捕捉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更要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用温暖又智慧的语言陪伴他们成长。
多年班主任生涯中,繁杂琐事多已淡忘,但校门口那记未曾亲耳听见的耳光却总在耳畔响起,一次次叩击我的教育初心。
CC,文静内向,三年级时从外省转来杭州,初来时带着浓重的乡音,一开口就引来同学们的笑声。在大家的鼓励下,她渐渐融入了这个温暖的班集体。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孩,竟会在校门口和妈妈激烈争吵,扔下书包转身就跑。
接到校长通知时,我正在教室巡视早读,挂掉电话便急出一身冷汗,匆忙托付副班主任照看班级,飞奔而出。万幸的是,两位热心家长察觉到CC情绪异常,一路跟随安抚。
见到CC时,她双眼哭红,脸上满是汗珠。我轻轻擦去她的眼泪,紧紧抱住了她。她愣了一下,也伸手回抱我。那一刻,我仿佛捧着一颗酸涩又委屈的心,先前的焦急与气恼瞬间消散。
我知道,唯有走进她的内心和家庭,才能真正帮到她。耐心交谈后,我终于弄清缘由:CC两岁的弟弟被确诊为孤独症,照顾特殊孩子耗尽了父母的心力。妈妈白天奔波求医,晚上埋头学习护理知识,长期疲惫磨掉了耐心。那天早晨,只因CC梳洗稍慢,妈妈情绪失控,在校门口狠狠打了她一耳光,看着她跑远却无力追赶。
安抚好CC,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在表达关心后,我转达了CC的心里话:她渴望妈妈的陪伴与拥抱,却深知弟弟更需要照顾。她只能把自己关进小小的世界,而那一巴掌打疼的不只是脸,更是渴望被爱的心。
电话那头沉默许久,我轻声提醒:“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理解。”
最终,妈妈主动走向女儿,道歉,倾诉,两颗疏远的心重新贴在了一起。
CC的事让我意识到,班上或许还有孩子独自承受情绪压力。我策划了一场主题为“倾听心灵之声”的班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多久没有和父母诉说心事?是否试着理解他们的世界?我们渴望被理解,更要学会做耐心的倾听者。
同时,我在家长群倡议: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关键期,多关注他们的情绪,让爱与阳光照进童心。
当晚,许多家长反馈,感动于孩子的变化——那些看似任性的“小豆丁”,早已悄悄体谅父母的不易。心门打开后,亲子间的矛盾随之消融。
为了持续守护孩子们的心灵,我设立了“心灵信箱”,告诉他们:“有烦恼,老师陪你解决;有快乐,老师与你分享;有秘密,老师做你的树洞。”
此后,我们班陆续开展“心灵”系列活动:“爱要大声说出来”鼓励孩子勇敢表达情感;“普特融合”引导大家关爱特殊儿童;“超级爸妈进课堂”拉近亲子距离……在这样的氛围里,CC渐渐变得自信,偶尔会和同学说笑打趣,学习也越发积极,屡屡得到老师表扬。
一天下午,CC悄悄塞给我一封信:“最想对您说‘谢谢’!您是第一个拥抱我的老师。那天我在公园哭着走,又难过又害怕,没想到您没有生气,还抱着安慰我。那一刻,我知道有人在关心我。”
CC的转变让我更坚定教育信念——要培养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少年。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唯有以心理解、以爱教育、关注每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才能培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助力他们自信从容地走向广阔天地。
未来的教育路上,我愿始终坚守初心,与孩子们在爱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最后,以一首小诗寄托我的心声:
有一天啊,孩子
当你蓄满力量,
羽翼丰满、有力,
唯有飞向更辽阔的天空,
才能承载如此优秀的你。
待春风吹开第一朵花,
我会与花儿一样,
幸福地为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