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天目山实验室破解航空“卡脖子”难题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6版:科技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在第一届“工行杯”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聚光灯下,一群科研追光者正将实验室智慧锻造成撬动产业升级的“金钥匙”。近日,天目山实验室先进燃气涡轮推进系统交叉创新团队,凭借新一代中小型涡扇航空发动机——TMS800项目,在此次大赛“创业赛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赛道”中斩获金奖。

  TMS800具有低油耗、长寿命、高可靠性、低维护成本等特点,各项技术指标优于国内同级别产品,达到国际在役同类产品最高水平。目前,团队已实现油耗降25%、寿命成本降80%的突破,计划于2027年交付首台产品,为中国航空动力装上自主“心脏”。

  (通讯员 吴启帆 王艺涵) 天目山实验室先进燃气涡轮推进系统交叉创新团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他们拥有丰富的航空发动机研发经验,共同致力于新一代中小型航空涡扇发动机关键技术的开发与验证机研制。团队以解决潜在航空发动机“卡脖子问题”为己任,旨在为通航公务机、长航程无人机与国防用飞行器提供动力系统的解决方案。

  为何选择8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作为首款核心产品?“航空发动机是制约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团队负责人王光秋教授介绍,“大型涡扇发动机研发投资高、难度大,主要由中国航发集团承担。8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主要面向中大型无人机、公务机等市场,在国内尚属空白,具有迫切市场需求。预计未来20年内,国内市场需要3000台以上此类发动机,产品及售后服务总价值可达3000亿以上。”

  一边是国外技术封锁的“紧箍咒”,一边是商业航空经济的“窗口期”。团队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天目山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孵化了浙江天目涡轮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精准卡位“空白市场+战略刚需”。

  从“图纸构想”到“真机轰鸣”,产学研深度协同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北航与天目山实验室为团队构建了坚实的技术根基,同时团队持续转化实验室科研成果、整合技术资源,为产品研制注入核心动能。

  团队与国内多家先进制造企业建立零部件加工合作,打通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关键链路,初步搭建起贴合市场需求、覆盖全链条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在“产学研”体系的强力支撑下,TMS800涡扇发动机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油耗较国内在役产品降低25%,推重比提升30%,全寿命成本下降80%……这些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先进燃气涡轮推进系统交叉创新团队对效率、寿命、可靠性的极致追求。

  但技术突围只是起点,商业化落地的“时间表”与“资本局”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王光秋教授详细勾勒出产品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落地路线图。“按照目前规划,今年10月完成核心机组装并开始测试,11月完成发动机样机首台套组装。明年初正式启动适航验证阶段,上半年实现整机点火并首次测试,开始制造6台测试样机;2027年6月产品定型,年底交付首台产品。”王光秋教授说,TMS800项目前已投入约6800万元,2027年再融资6000万元用于产品系列化生产与衍生产品开发。预计2029年开始批量交付,2030年开始盈利。

  “能获得省赛金奖,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涡扇发动机完全契合大赛高端装备赛道的核心主题。”创业赛负责人、天目山实验室先进燃气涡轮推进系统交叉创新团队博士后王泰表示,“随着商业航空政策的逐步开放,我们的产品也抓住了国家战略方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技术原创和市场刚需属性。”

  有了市场刚需认可和专业评委青睐,TMS800在省赛中脱颖而出。但鲜有人知,这份专业的背后,是一群“脚踩实验室与生产线”的科研团队在平衡学术与商业的张力。

  从精准锁定8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的战略布局,到“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攻克技术难关的实践探索;从斩获省赛金奖的亮眼突破,到技术研发与资本布局并行推进的双轨规划……天目山实验室先进燃气涡轮推进系统交叉创新团队仍在续写科研力量以智慧破局,用创新赋能航空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