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教育的回响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08版:校园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瓶窑三小 温怀立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从城市校园的朗朗书声,到乡村课堂的点点灯火;从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到课后辅导的耐心陪伴……余杭教师以理想为炬,照亮学子逐梦途。好的教育,是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教师的“一桶水”要常新,才能滋养学生的“一片田”。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第41个教师节如期而至。4位余杭教师提笔写下从教生涯里的难忘瞬间,带我们触摸教育最本真的温度,这些不期而遇的感动,是师者坚守的见证,更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2024年8月,我响应杭州市第二轮教育组团帮扶号召,前往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开启三年支教,2024学年负责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浪川乡地处淳安西北,毗邻安徽黄山,距衢州开化车程不足1.5小时。

  接手班级一个月,我发现孩子们作业意识薄弱,既不清楚作业目的,也不明白完成作业是自身责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培养学习习惯入手,让每个孩子都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无漏网之鱼”。

  为此,我以“为什么要做作业?怎么样做作业?”为题,组织学生用一节课展开讨论,形成八点共识:明确作业是检测知识、提升能力的手段,是学生自身任务;需按时、工整完成,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同学间相互监督;遇难题先独立思考再请教,用作业记录本记录任务,错题及时订正并请老师二次批改;作业得A可获“勤雅星”奖励。共识达成后,我与学生、家长约定,未完成作业者放学后需留堂补做。10月14日布置数学作业时,我特意提醒相关要求。

  10月15日,302班多名学生因未完成作业留堂,我在家长群发布名单后,多数家长回复 “收到”。洪同学家长未回应,补完作业时,其奶奶来电称路远雨大无法来接。我当即开车送他回13公里外的狮古山连岭村,山路部分路段无信号,车程近30分钟。到村口后,洪同学的奶奶已在等候,我顺势家访,得知洪同学父母在义乌务工,仅过年回家,爷爷奶奶务农,无力监督学习。隔壁的正然家情况相似,父母在外经商,家中有3个孩子。离开时,正然奶奶执意塞来两个柚子,盛情难却下我只好收下,当晚近7点回到宿舍才想起未吃晚饭。

  那次送学后,洪同学像变了个人,学习无需监督,作业从不拖拉,主动请教难题,午间还会提前询问作业,一学期后成绩从班级中等跃至前五,成为“进步榜样”。随着规则落地,家长们积极配合,班级多数孩子能自觉完成作业,课堂发言更踊跃,课后讨论氛围浓厚,学习风气焕然一新。

  302班共26名学生,过去一学年我完成了全部上门家访,也摸清了班级的“特殊情况”:11名学生的父母在外工作,日常由祖辈监护,部分甚至由曾祖父照料。这些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作业拖沓的问题,毕竟祖辈能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按时接送已属不易,很难再兼顾学习监督。支教一年来,我先后送过5名学生回家,每一次送学都是深入了解孩子家庭的机会。

  在学习上,我对孩子们严格要求;但课余时间,我会陪他们“唠家常”、玩游戏,用细节传递温暖。发现学生学习用品不足,周末回余杭时,我会特意去书店买铅笔、水笔、三角尺和橡皮备用:提醒“爱咬铅笔”的王同学爱护文具,悄悄给用短铅笔的学生送水笔,给常忘带铅笔的鲍同学送笔,为洪同学备橡皮,给王同学三角尺并要求画图用尺。

  孩子们感受到关爱后,也渐渐敞开心扉,会和我分享“小秘密”,节日送我手绘卡片,主动帮我整理讲台。

  支教还有两年,作为余杭教育人,我将继续努力工作,展现余杭教育人的良好形象。我始终相信:用真诚对待学生,用细节温暖学生,让家长感受到教育的用心,就能收获学生的信服、家长的认可,让美好教育的“回响”在大山深处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