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 陶克强
“高温天居然也能有补贴,真的没有想到啊!”从短信里看到银行卡里多出了616元钱时,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低收入农户余根甫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意外——这是南湖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低收入农户极端天气救助保险获得的首笔赔付,该区980多位低收入农户共计收到了约15万元。
现实社会中的传统农业保险,聚焦的标的物多是“物”而不是“人”,但极端天气既影响“物”更影响“人”,尤其会对低收入农户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今年初,南湖区相关部门与当地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共富暖农·极端天气救助保险”,首笔14个高温天共15万元的高温补贴顺利发放,给低收入户送去了“纳凉雨”。
这项针对低收入农户推出的专项保险,以“财政出资、保险兜底、指数触发、快速理赔”为核心机制,以日最高气温≥35℃或最低气温≤0℃的天数作为理赔触发条件。以余根甫一家4口人为例,夫妻俩没有工作能力,均过70岁,平日身体虚弱,总担心开空调后电费超过自家“预算”。如今推出的这项救助保险补贴,只要气温超过35摄氏度,他们家每人每天便可以领取11元补贴。
在连续21年领跑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嘉兴,还能看见不少“提低”经验,比如坚持以浙江“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为抓手,着力细化《浙江省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工作方案》,把因残、因病、因意外等因素致困的低收入农户放在心上,时刻盯着这个“特殊的少数”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困难与需求,因时、因地、因人精准地提供政策供给,千方百计让低收入农户“经济上站起来、生活上好起来”。事实上,为了帮助低收入户连年增收,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当地近年来建立以共富工坊、共富车间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共富矩阵”,为全市所有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可靠渠道。
始终牵挂最“低”处,始终盯着最“低”处,让最“低”处充分享受到政策阳光和发展成果。更让人振奋的是,今年4月7日起,我省施行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的意见》提出,不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优享众扶的社会救助新格局,这为浙江实现“共富路上一个家庭也不能掉队”的目标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也必将助推低收入户的生产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自《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