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记者 濮玉慧) 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晚会播出后,不少网友评价太震撼了!“演员们的感染力、爆发力绝了。”“视觉冲击力太强了。”
正在家里看直播的倪洪华,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倪洪华,浙江佳合未来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构设计师。这场晚会的舞台,就是他和佳禾的同事们一起设计、搭建的。这也是佳合团队第12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
“整场晚会看得我是特别地紧张。我倒不是在意节目的细节,每次机械动的时候,感觉心里都会梗一下。虽然我们已经彩排了两三个月了,审查也是好多轮了。但只有到演出结束了,压在心上的那块石头才真的落了地。”倪洪华说。
时间拨回到5月,刚刚接到负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舞台搭建工作的消息时,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在感到光荣之余,先感到了压力。即便他们此前已顺利完成了11次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搭建,承接过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等国家级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的舞台搭建。
“一台演出下来,保守估计,机械设备要运行4000多次。这么重大的历史时刻,如此重要的一场晚会,那不是开玩笑的,必须要做好,容不得一点差错的。”浙江佳合未来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侯昌青说,“而且我们的舞台都是定制的,都是非标准化的。每一位导演对舞台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让我们的设计,跟得上导演对艺术的想象。”
“北京人民大会堂是一个宽度很大但进深很浅的舞台,舞台两侧的空间也很紧张。”侯昌青说,“之前我们的大屏都只能平移,但这次需要做升降,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技术。”
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的舞台搭建,主要包含1块长32米、高4米的LED大屏,6块LED侧屏。
“有一回开完对接会,导演反馈,我们的每块大屏必须能满足整体升高到台高以上,也就是需要上升至少13米。这对我们的荷载又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每块运动的屏幕相互间也会产生干涉,我们需要保证不会发生碰撞和卡顿。”
建于1959年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本身就是一幢古老的建筑,这对佳合的舞台设计提出了新的考验。“舞台的上方是一道道混凝土梁,每根梁的承重都有严格的限制,同时我们不能搭建新的架子。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受力形式,把重量分摊到多根横梁上,同时尽量轻量化我们的结构,避免因荷载问题破坏原有建筑结构。”侯昌青说。
在顶部布置受力结构是件苦差事。倪洪华回忆道:“我们要通过一个旋转楼梯一步步走上去,有将近40米高。在下面干可能空调吹得很冷,但上面吹不到空调,我们总是干得汗流浃背。”
随着导演团队对舞台需求的不断细化,这支团队面临一个又一个的新挑战。会场原有的灯光和结构,也成为舞台设计的一个个障碍点。最终,在保护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筑结构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大屏实现了可倾斜、升降,6块侧屏可平移、升降。
与传统的晚会不同,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以往的情景史诗基础上,叠加了“戏剧”这一艺术载体,首尾呼应、各篇章有机串联,一气呵成,形成一整部情景史诗剧。每个节目间,不存在报幕、黑屏等间隙。为此,佳合团队让每块大屏都实现了移动速度达0.5米/秒,满足快速响应、快速换景的需要。
“能够参与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我们全体佳合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也非常骄傲。其实我们是一群在导演身后默默工作的人,我们所有的工作,包括我们的创作,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艺术,更好地还原导演对于艺术的想象。”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黄坚恩说,“我们会继续钻研舞台艺术,但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绝对是我们难以忘记的一个舞台。”
“今日中国,如你所愿”让《正义必胜》的情感浓度达到最高。每一个“你”,其实都是台下的“我”。在中国最大的殿堂里,讲好中国人最伟大的抗战故事,这个故事跨越时空,每一个人都是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