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张毅:烽火中的巾帼担当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杭江纱厂曾是杭州纺织业龙头,为人们解决穿衣用度,创造过无数实业实绩。其背后有位余杭籍革命英雄——老厂长、老书记张毅。她的传奇人生横跨了战场的硝烟与工厂的轰鸣,彰显着坚韧与担当的强大力量。

  1918年12月,张毅出生于余杭县黄湖镇,家道中落后辍学,通过阅读小说萌生反封建意识,不仅反对包办婚姻,还为寻求经济独立远赴上海做工。在那里看到工人为维护自身权益罢工后,她内心大受震撼,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7年8月上海抗战爆发,张毅失业回家,目睹日寇践踏黄湖镇,后随全家避难横山头村。1939年,浙江省政工队二大队一中队来该村宣传抗日,张毅参加了政工队,从事宣传及后勤保障工作。同年,张毅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妇女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她家也成为了党的秘密联络点。1941年,张毅调往苏南新四军游击根据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曾一度在陈毅领导下工作,陈老总亲切地称她为“黄毛丫头”。1942年,她又调任溧阳县后周区委书记。

  在溧阳白马桥,流传着张毅“智取白马桥”的故事。抗战初期,白马桥地区是新四军抗日游击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43年,日军趁新四军南进之际进占了白马桥据点,妄图切断我军南北之间的联系。1944年,张毅调往白马区任区委书记,她惩戒了为害一方的日军翻译官和伪军自卫团团长,后向溧水县委提议拔除白马桥据点。

  在周密部署后,百名新四军战士雨夜进入战斗阵地潜伏,隐蔽在白马桥四围。村民葛兴喜是白马桥据点的“炊事员”,同时也是我军安插的内线。他在做好“特制”早饭后,按事先约定发出信号,将白毛巾晾在竹竿上。11名日寇昏倒后,我军发起进攻,因敌军反扑,我军及时撤走,此后日军终日草木皆兵,不久后撤退。

  日本投降后,张毅随部队北撤并参与组织各项工作,在鲁中战役中立下三等功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毅回到杭州,作为军代表接管杭江纱厂,秉持着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品质,带领杭江纱厂度过了诸多难关,使其成为杭州市的骨干企业。1976年6月18日,张毅在杭州因病去世,终年58岁。

  张毅以坚定信念和卓越才智,谱写了抗战时期女性的壮丽篇章,激励着后人踔厉奋发、不断向前。

  记者 吕洋/整理

  相关史料由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