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继安徽黄山、山东泰山、陕西华山、北京八达岭长城等国内热门景点之后,海外也有一些景区引入了GoGo速行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这款来自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运用人体工学设计,其整体重量约3.5公斤,体验者可以像穿衣服一样将设备套在身上,调节腰和腿的绑带并接通电源,随后走路便变得轻松。
程天科技联合创始人张继宇表示,登山时人会随着山峦起伏上上下下,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的仿生关节结构可以适配人体的自然运动轨迹,既有上坡模式,也有下坡模式。“上坡时会把用户的腿往上抬,最大助力能达到18N·m,大约相当于帮助提起3.6斤的重物;下坡时,有一股力量会把用户腰部往前顶,同时把腿往下压,帮助下坡、下台阶。这对于长距离的跋涉和攀登作用较大。”张继宇解释道。
据悉,各大景区的外骨骼机器人租赁价格均在百元左右。相对亲民的体验价格,推动了外骨骼机器人租赁市场的火爆。
本报讯 (记者 徐赣鹰) 作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八达岭长城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出于曾经的军事考虑,“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八达岭长城修筑的重要特征。对许多游客而言,攀爬陡峭的台阶无疑是对体力和耐力的一大挑战。
今年“五一”假期,八达岭长城景区引入GOGO速行助力外骨骼。在登城口旁的游客讲解中心门前,一个铁栏杆上挂着十多个像是褪去软包装的铠甲一般的黑色框架,2.5公斤的架子拿在手里颇有点分量,装上仿佛大号充电宝一般的电池后,整个设备的重量大概在3.5公斤。
这款设备采用航天级铝合金与高强度的碳纤维材质,不仅能在15秒内实现简易穿脱,其仿生关节结构还可以适配人体的自然运动轨迹,实现久穿无束缚感,适合户外复杂的运动环境。据了解,目前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匹配1.6-2米身高的人群,儿童尚不适用。
记者穿戴好外骨骼设备后,发现在腰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圆形的橙色配件,上面分别有上下坡模式和档位调节按钮,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
记者开启适用于平地行走和上山的“平地入位”模式,并将档位调到了最高档,缓慢走几步后,发现并没有感受到助力。但当记者加快步伐,能明显感觉到机器的助力——当提膝抬腿时,腿部会感受到一股拉力,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帮自己抬腿。
记者了解到,这款外骨骼机器人可实现5小时续航,并支持换电、给手机反向充电,解决游客的“电力焦虑”。
“GoGo速行助力外骨骼是一款融合AI算法、人体工学、仿生结构和动力系统于一体的可穿戴机器人。”张继宇说,“在登山关键动作中,它能提供实时助力,大幅减轻腿部与关节压力,特别适合体力一般的游客、关节不适的中老年人以及追求效率的徒步爱好者。”
“这款设备曾助力工作人员登上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山,抵达海拔5800米的作业区,进行高原净山行动。”程天科技创始人王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与多家日本旅游企业推进合作,计划开展规模化运营服务,有望覆盖更多登山路线和旅游场景。”
2025年被视为外骨骼机器人消费场景应用的元年。过去外骨骼机器人受限于电池、电机、材料等技术,设备庞大笨重,续航能力差。近年来,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爆发,关节电机、碳纤维材料、高密电池等共性技术取得显著突破,为外骨骼机器人的舒适性、便携性、实用性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上下游的供应链越来越完整,做机器人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配套硬件设备的公司更多了。”张继宇表示,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康复与助行机器人企业,程天科技自2017年成立以来,专注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产品覆盖医疗康复、工业助力和消费级康养领域。
早些年,程天科技更偏重于医疗康复这一专业赛道,主要服务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因此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用科技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其自理能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张继宇说,无论是居家康复疗养,还是户外登山运动,外骨骼机器人满足的正是银发群体自主行动的需求。
今年3月,程天科技在购物平台上架了一款售价为2599元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面向个人用户销售。产品上线不过15秒,几百台现货就售罄。据介绍,购买者中既有热爱旅游的退休中老年人,也有帮家中老人购买的中青年群体。
“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从医疗、康养等专业领域拓展到户外、旅游等消费级场景,打开了市场需求,使得外骨骼机器人迎来了一个爆发。”安邦智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莉表示,消费场景的爆发在成为外骨骼机器人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将推动厂商更积极地研发,改善产品体验和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