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七夕,跨越千年的 诗情和浪漫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4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 樊树林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

  当银河在夏夜的天空铺开,牵牛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七夕便踏着千年的月光和思念而来。这个承载着古老传说的节日,一直以来从未因时光流转而褪色,反而在唐诗宋词的浸润中酿成了一壶愈发醇厚的诗情,让浪漫在岁月长河里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古籍里的七夕,是烟火气里的温柔祈愿。《荆楚岁时记》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动人图景:七月初七的夜晚,女子们结彩缕、穿七孔针,庭中陈着酒脯瓜果,既是“乞巧”盼手艺精进,也是为牛郎织女的相会默默祝福。

  彼时的浪漫,藏在指尖的闪亮针线里,浸在瓜果的清爽与甘甜中,没有丝毫的浓墨重彩,却寄托着人间的虔诚与温情,为七夕的浪漫写下最初的注脚。

  唐诗中的七夕,是景与情的缠绵交织。唐代诗人白居易以“星河微光映长空”绘就朦胧夜色,秋意渐浓时,银河微光不仅照亮牛郎织女的相会路,更映照着人间离合的梦。那份“唯愿此夕共婵娟”的期盼,让天上人间的情感有了深深的共鸣,读来总让人想起自己生命里那些关于相聚的温暖、离别的惆怅。而晚唐诗人李商隐,则以他那独特的才情,在《辛未七夕》中,为这古老的传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仙凡相隔情难断,佳期苦短恨更长。金风玉露虽难得,却胜人间万缕肠。”他借牛郎织女之口,道出了世间所有深情厚意背后的无奈与坚持,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七夕是杜牧笔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清幽与寂寥。画面感极强,让我们仿佛感受到那秋夜的凉意,看见那闪烁的流萤,那仰望星空的女子,无不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七夕画卷,让人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宋词里的七夕,是意境与哲思的升华。秦观的《鹊桥仙》堪称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开篇便勾勒出空灵意境,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更是跳出离别的伤感,将爱情的真谛道得透彻。原来七夕的浪漫,早已超越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本身,化作对深情的笃定:真正的爱恋,能跨越银河的阻隔,能抵御时光的考验。李清照则以女性的细腻,写下“正人间天上愁浓”的怅惘,秋风起、梧桐落时,相思绕心头,让七夕的浪漫里,多了几分柔肠百转的细腻,也让这份情感更贴近人心。

  当我们在七夕夜仰望星空,依旧能从古籍与诗词中,触摸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浪漫。它不再只是“穿针乞巧”的习俗,也不只是牛郎织女的传说,而是藏在“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珍视里,藏在“两情久长”的信念中。在快节奏的当下,这份从唐诗宋词里流淌出的诗情,提醒着我们:浪漫从不是转瞬即逝的浮华,而是像七夕的星光一样,历经岁月,依旧明亮动人。

  七夕的浪漫,早已刻进民族的文化基因。它在古籍里萌芽,在唐诗中生长,在宋词里升华,最终化作跨越千年的诗情,流淌在每一个向往深情的人心中,永远鲜活灿烂、楚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