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本报讯 (通讯员 张瓅文) “家门口”的小药店靠不靠谱?医美诊所用的药品是否安全?这些老百姓日常关心的细节,正成为余杭区药品监管领域治理的重点。
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推进针对“三小”(即小药店、小诊所、小美容店)的药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默默守护市民健康生活。
数字画像 监管更“聪明”
小药店、小诊所、小美容店业态复杂、数量众多、变更频繁、风险隐患易发。要想厘清这本监管台账,必须做到“精准画像+动态管理”。
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深度整合“审评审批系统”、跨部门数据资源,采取“线上筛查+线下核查”双轨并行方式,为全区1155家“三小”单位建立了动态电子档案,其中包括313家小药店、182家小诊所和660家小美容店。
数字档案通过归集监管检查、行政处罚、投诉举报、风险评级等信息,实现对每一个点位的“精准画像”。将79家门店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监管频次更高、检查更严。“我们不打扰守法经营者,但对问题门店绝不放过。”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张清单 整改不留死角
药品安全无小事,检查不是走过场。区市场监管局建立了“主体信息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的闭环机制:从摸排到检查、从问题到整改,全部线上留痕、实时跟踪。截至目前,发现的132个问题均已100%完成整改。
自药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区市场监管局领导带队查店8次,全区依法处罚30家单位,包括14家小美容店、9家小诊所和7家小药店,形成有力震慑,倒逼监管责任的末端落实与主体责任的主动归位。
“签约+培训” 经营者更有数
监管不仅是查问题,更是帮助经营者规范经营。余杭分层分级组织零售药店专项整治培训、集体约谈会等宣教活动5场次,覆盖超400家“三小”经营者,用大白话讲清《药品管理法》、“十不准”负面清单等法规要点,同时与“三小”经营者签订《落实主体责任书》,公开举报电话,进一步强化监督。
药品安全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嵌入日常的信任。接下来,余杭将继续用“数字治理+人文引导”方式,让市民身边“药”事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