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成立
日期:08-19
bgcolor="#efefef">
本报讯 (记者 李书畅 傅博文 通讯员 杨洋) 近日,杭州市法学会生态环境法研究会暨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在径山镇成立。
当天,杭州13家基层法院共同签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倡议书》,余杭公检法等11家区内单位共同签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合承诺书》,研究会发布了“杭州生态法治创新事例”十则。省市区相关部门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杭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据调查,径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各类植物1100余种,其中南方红豆杉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0余种,各类动物300余种,其中黑麂、鸳鸯、虎纹蛙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0余种。径山的“金叶子”径山茶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280余年历史,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历史文化名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诸多荣誉。
径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10余处,如新石器时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古城遗址、元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磵桥、被誉为“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径山寺,径山茶宴还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作为杭州首个由区内公检法等部门共同参与设立的司法保护基地,成立后将推动司法机关与行政部门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实现行政管理、检察监督、刑事制裁、民事赔偿、生态修复等多元手段有机衔接,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力。通过全链条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环境资源纠纷的源头治理,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保护,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