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手机扫码“嘀”一响,车主信息、旧车残值秒现屏幕,在余杭区众多电动自行车专卖店,以旧换新变得异常轻松;螺丝刀轻旋,车架应声分离,在拆解车间,一辆辆废旧“电驴”正被庖丁解牛般肢解成30多类零部件,电池、电机、轮胎、铝件、铁架、塑料件等堆积如山……
回收、拆解、再利用——这是杭州肥牛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日常,也是公司创始人、CEO牛少勇为电动自行车回收行业开出的“数字化方案”。
(记者 陈坚) 毕业于软件工程专业的牛少勇,是怎么和拆解废旧“电驴”扯上关系的?这还得从过去经常发生的电瓶车火灾事故说起。
火灾引出创业契机
因电瓶车乱充电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而非法交易的二手电动车是引发灾难的最大隐患。
2024年,国务院出台《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标志着电动自行车回收行业的规范治理进入了快车道。
从事环保监测行业多年的牛少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契机。在政策端,国家“以旧换新”与“双碳”战略齐发,成为旧料回收行业加速发展的两大政策红利;在行业端,电瓶车回收深陷“小散乱”——个人回收露天堆放、改装车流入黑市等屡禁不止。
“其他品类回收已逐步规范化,唯独电瓶车回收还是‘脏乱差’。”于是,牛少勇果断成立肥牛再生资源科技,专攻这块“硬骨头”。
数字化利器切开行业顽疾
其他行业的竞争对手都是业内翘楚,肥牛却是和传统的“夫妻店”抢生意,一上来就遇到内卷“天花板”。个人回收者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回收,成本低。而肥牛却要承担厂房、人工和税费等更多开支。
“同样回收拆解一辆旧车,如果他们能赚30元,我们连成本都没办法覆盖。”牛少勇感慨。如何破局?针对行业和市场痛点,毕业于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拥有多年互联网和物联网研发管理创业经验的牛少勇带领团队祭出了三把AI利器。
“透视眼”斩断黑市后路。用肥牛回收小程序扫码车架号,AI自动识别车型、匹配数据库。从车主信息到最终零件流向,全链路可查,僵尸车、改装车无所遁形。
“估价师”打破价格乱象。传统回收靠经验估价,误差超30%。肥牛回收小程序拍照10秒输出残值,误差率小于5%——背后是30多个品牌、上千种车型的拆解数据库支撑,连一个电机都能单独定价。
“智能脑”优化回收网络。系统实时调度车辆,门店下单后,AI自动规划最优路线,让回收效率翻倍。
政企共推的“余杭样本”
报废车监管是政府管理部门头痛的问题——多地曾发生已注销车辆流入市场致人死亡的悲剧。
基于肥牛再生资源科技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余杭区探索出了一条政企合作的电动自行车报废回收新路径。政府管理部门通过与肥牛再生资源科技合作,实现了报废车辆的精准监管,有效避免了已注销车辆重新流入市场的风险。同时,肥牛再生资源科技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报废车辆数据,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在2025年余杭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回收企业公开征集中,经过严格评审,肥牛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脱颖而出,成为全区唯一中选的单位。全区300多家电动自行车门店接入肥牛平台,实现无纸化一键轻松回收。
截至目前,肥牛已实现2.4万台拆解车全流程溯源,助力余杭打造绿色回收示范区。
从废旧“电驴”到城市矿山
在余杭街道溪塔村的拆解车间,主管朱正宇正指挥几名拆解师傅忙碌着。硕大的厂房内,废旧电瓶车堆积如山。
“每人每天能拆解五六十辆车,满负荷工作的话,我们每天可拆解2000台旧车。”朱正宇告诉记者。
展望未来,牛少勇的“胃口”很大:以余杭年回收5万辆为起点向全杭州年回收50万辆的目标进发,同时把回收触角伸向废旧电池、金属、塑料等其他品类,以AI为剑打造数字化回收新路径。
“我属牛,做事也像牛,不求快,但求扎根到底。”牛少勇笑着说。这或许正是“肥牛”之名的真意——在曾被视作草芥的废旧钢铁中耕出一片数字化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