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李尚真
当早高峰的车流在街道上缓缓移动时,杭州80后设计师许立南却是“水路”通勤——
从蒋村西到未来科技城,7.2公里,耗时80分钟,清晨6:30准时出发。余杭塘河是他的通勤路,也是“专属水上健身房”。
一板一桨一背包,别人堵在路上,他漂在水上。
从梦想小镇到聚橙路桥
划行在亲手设计的生态水道上
“小时候,我整个夏天都泡在双林塘桥港河里,晒得像条黑鱼。”点开自制的视频,许立南绘声绘色地讲述起童年,“这是80后暑假的回忆杀,河里没有教练,只有一同扑腾的发小。”
那个在河里扑腾的“浪里白条”,如今成了设计河岸的滨水景观设计师。
2011年,许立南来到杭州,2018年到余杭工作。从梦想小镇到聚橙路桥,长约2.5公里生态驳岸,正是许立南设计的。路上的水杉、枫杨、香樟,都是他当年图稿上的设计,如今成了他通勤路上的风景。
上班通勤7.2公里的水路,骑摩托其实仅需15分钟,但他选择难走的路,甘愿耗时80分钟划桨板,目标是冲刺60分钟。4.3米长的竞速板折叠后仍不小,扛在肩上足有10公斤,携带很困难,有时还会迎来路人好奇的目光,他却乐此不疲。
2023年,老婆给孩子报了皮划艇课程,许立南才有机会接触到水上运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身高185公分、体重90公斤的许立南,膝盖和腰都不太好,水上运动的温和特性正合他意。作为摄影爱好者,桨板让他得以解锁全新的城市视角,开始用镜头记录流动的风景。
落水超50次后 遇见余杭“野趣”
解锁苕溪、径山、西溪湿地……
划着桨板穿行在余杭的水道,是许立南解锁这座城市最特别的方式。
对于他这样的大个子来说,桨板是一项不太“友好”的运动。初学时,如同走钢丝一般,落水超过50次。当他终于稳立在板上时,城市骤然向他展开了新的维度。
闲暇时,许立南会驶向更远的野趣之地:苕溪水草丰茂,常有白鹭等鸟类栖息;径山支流穿过竹林,鱼儿跃出水面。最远的一次,他划行了十几公里,长达三个多小时。
西溪湿地是许立南的四季剧场:春日采莲人穿梭荷塘,夏日在朝阳树荫里穿行,深秋芦苇荡白絮纷飞,冬日晨雾更别有风味。
这些风景都被他用镜头悉数纳入视频号“西溪水上日记”。寒冬曾不慎落水,他爬上来抖落冰碴子打趣道:“最纯粹的沉浸式体验,不过如此!”
水道上,许立南曾目睹苍鹭被橡皮圈困住殒命的悲伤一幕,于是,他利用水上实拍素材和AI虚拟影像,自编自导了儿童短剧《湿地守护者》,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巧妙地融入叙事,复活了它。
参加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马拉松
曾斩获7块完赛金牌
桨板不仅拓展了许立南的生活半径,更重构了他的生活图景。通过视频号和小红书分享水上生活,他结识了众多“桨友”,参加过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马拉松以及水上露营活动,曾斩获7块完赛金牌,体验了当地水环境和文化。
水面给了许立南珍贵的独处空间。划行时,他常听“得到”App的有声书,有时没把握好时间,天都黑了,他也不急躁,从容地和儿子视频通话,再歌一曲《图兰朵》。
作为一名滨水景观设计师,他更懂得余杭塘河生态的珍贵:串联京杭大运河、苕溪、五常港,最难得的是沿岸7公里多的自然草坡驳岸,这在硬质驳岸为主流的杭州城市河道中堪称罕有。
正是这份稀缺的原生环境,成为滋养白鹭、夜鹭的栖息家园。“桨板的魅力在于安静,你几乎平视水面,与自然对话。”许立南告诉记者,他正尝试将运动热情与生态保护结合,探索两者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新闻链接
杭州哪些河道可下水?相关部门提醒:不提倡独自划行
为确保安全,并非所有自然水域都允许划桨板等水上活动,特别是设有航道的水域严禁下水。
2023年6月,市城管局公布首批10条开放给市民进行皮划艇、桨板、赛艇、龙舟等水上运动的河道,分布于多个城区:
上城区:引水河、丰收湖
拱墅区:西塘河、阮家桥港、南黄港
西湖区:蒋村港、沿山河、紫金港
滨江区:小砾山输水河
余杭区:五常港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河道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截至目前,杭州水上运动河道暂无新增,“有些地方是水质问题,有些地方涉及安全问题,我们当时在这些河道部分河段进行评估后划定了一些水域,可以进行水上运动。”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些开放的运动河道,均有专业团队在管理,有的是水上俱乐部,有的是学校里的第二课堂运动训练基地。出于安全考虑,不提倡独自划行,建议与这些专业机构联系,或者向河道中心提起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