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音乐教育有了“数字耳朵”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第02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在良渚数字教育港,一间名为“智慧音乐空间”的展厅内,一台台自带屏幕的钢琴引人注目。贝多芬《致爱丽丝》的乐谱显示在高清大屏上,体验者指尖落向琴键,智能系统即时感应:音符弹奏准确时,乐谱流畅向下滚动;偶有偏差,音符标记随即变红示警,旋律在错误处短暂停住,无声提示着修正方向。

  这是杭州星筠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钢琴的日常演示。今年5月,首批杭州“科技新特产”揭晓,这家余杭企业的智能钢琴产品入围。

  这台看似寻常的钢琴,内里却是一场音乐教育的革新。它将传统乐器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以软硬件一体的方式,重新定义音乐学习的边界。

  (记者 杨阳) 在星筠科技创始人钱晓晓的阐释中,这台智能钢琴的核心在于用“人工智能+”助力音乐教育的普及与趣玩学。它拥有高速运算能力,承载着数十种功能模块:大数据分享、同屏互动授课、实时纠错解析、教学课程引导、快速考试测评、音视频监听监控、互联网远程授课……弹奏过程中,系统不仅能精准识别音准、节奏、力度,即时给予反馈,更能将练习数据转化为直观报告,记录下每一次进步与待改进之处。

  “在大多数情况下,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感性的。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标准化,还能实现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启蒙和专业相结合、院校和社区相结合。”钱晓晓说,智能钢琴及其搭载的软件系统,正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音乐教育的普及性和质量。

  技术攻坚的艰辛,深藏于无形的算法中。智能钢琴的核心突破点在于“AI识音”。以半音识别为例,介于“Do”与“Re”之间的那个音,既可称为“升Do”,也可称为“降Re”,它们在乐理中的来源和命名方式不同,但在钢琴键盘上它们占据的是同一位置,若无深厚的乐理逻辑支撑,AI便无法作出准确识别。星筠科技为此投入了数十亿量级的音符进行专项训练,才让机器“耳聪目明”。

  另一个现实痛点是环境降噪。“实际场景不可能像实验室一样安静。”钱晓晓坦言,当琴声与讲话声、环境噪音混杂时,系统需精准剥离非钢琴音,确保识别的纯净度,这同样依赖海量数据的反复“喂养”与模型优化。

  这些技术结晶,最终化成逐梦系统、琴伴App、定制系统、智能硬件、智能钢琴等产品,它们将教师、学生、家长紧密联结,实时同步课堂要点、练习反馈、学情报告,穿透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信息传递的壁垒。

  技术的温度,在于它如何落地,惠及大众。眼下,智能钢琴正延伸至多个真实教育场景。在中小学音乐教室,它成为国家音乐教学标准的数字化载体,其“自动演奏”功能解放了教师,使其得以直面学生讲解,再辅以设备的精准示范,课堂效率与专注度显著提升。更可贵的是,它能将名师课程资源同步推送到学生端的屏幕上,让教学资源实现无差别覆盖。

  钱晓晓特别提到社区移动琴房的实践——预约一个独立空间,上班族得以短暂逃离喧嚣,享受半小时不扰民的独奏或静听时光,让钢琴从乐器回归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慰藉。

  “我们的初衷是让音乐教育普及化,钢琴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钱晓晓认为,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其深层价值在于促进公平——让优质的音乐师资力量,通过直播课与标准化课程,跨越地域限制,抵达缺乏专业音乐教师的课堂。

  从2021年公司创立,到2023年迁入数字教育港,再到接连获得第八届杭州大学生创赛二等奖、余杭区创新创业奖、“科技新特产”入围肯定,星筠科技的发展轨迹清晰而扎实。

  未来,公司的目光投向更深的融合——将AI与物联网技术编织进更多元的学校、社区与家庭场景,与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联合共同打造江浙沪地区首个集钢琴及文化展示、钢琴研究设计、软硬件开发、线上与线下教学、亲子游玩体验等智慧美育主题元素的AloT(人工智能物联网)艺术综合空间。

  离开展厅时,那台演示《致爱丽丝》的智能钢琴仍在自动演奏。屏幕上,瀑布流音符如水般倾泻。这或许就是星筠科技想要传递的愿景:用科技让音乐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