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微 光

日期:04-29
字号:
版面:第08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 江跃良

  杭州城西,余杭五常街道的天空之城小藤街,有一家名为“言鲜生”的小酒馆。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书“免费吃饭”四个大字。细看牌子下方的说明文字,原来是为那些“正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准备的“免费吃饭”。你只需告诉店员要一份“套餐A”,吃完便可径直离去,不必言谢。

  不远处,“西昂健身”门口也立着一块“爱心帮助”的牌子,提供免费体测、热水,甚至为饥肠辘辘者准备爱心餐。

  这两块牌子不大,在繁华街市中极易被忽略。但它们的存在,却如黑夜中的萤火,虽微弱,却能照亮一方天地。

  这让我想起杭州公交车司机孔胜东,他退休前已坚持38年利用业余时间在街头免费给行人修理自行车,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每逢盛夏,临安锦城大街上的“爱心冰柜”,给高温下的坚守者:快递员、外卖员、农民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人民警察等,免费提供雪糕冰饮,让炎炎夏日里的爱心传递清凉了一座小城。每逢雨季,商厦门口的“共享雨伞”也是如此,谁需要便取走,天晴了,又有人默默送回。这些微小的善意,构成了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对“言鲜生”服务经营理念的好奇心,驱使我步入餐馆想去一探究竟。

  “言鲜生”的老板小李,原是互联网大厂的高管。某日,他花了“很长的几天”思考人生,决定不再折腾,活在当下。他将小店命名为“言鲜生”——言,聊天;鲜,食材新鲜;生,既是食材鲜活,也是陌生人成为朋友的过程。这名字里藏着他的人生哲学:去掉浮华,回归本真。墙上的车模、角落的小物件,都是他的私藏;当天的海鲜、现烤的小串,都是他的诚意。这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只有“踏踏实实吃喝,快快乐乐聊天”。

  这种朴实,恰是当下最稀缺的品质。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概念包装的时代。吃饭要讲“仪式感”,购物要谈“体验度”。商家绞尽脑汁制造需求,消费者疲于追逐潮流。而“套餐A”的出现,却撕开了这层华丽的包装,直指人性最本真的需求——在困顿时,有人给你一碗热饭;在跌倒时,有人扶你一把。

  记得幼时随父辈下乡支农时,看到很多农户门前都放着长条凳和茶水。过路人累了可歇脚,渴了能饮水。农忙时节,谁家先收完庄稼,必去帮邻居的忙。这些不成文的规矩,营造了乡村最朴素最温馨的互助氛围。如今城市高楼林立,防盗门隔绝了邻里往来,但人性中的善念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可能是便利店为环卫工准备的免费热水,可能是图书馆特意设置的休息区,也可能是雨夜里陌生人递来的一把伞。

  “套餐A”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求回报。牌子最后写着:“等你走过了这段人生低谷,在你以后的日子里,记得多多鼓励你身边需要被鼓励的人。”这是一种善意的传递,如同投石入水,涟漪会扩散开来。社会学中有个“涟漪效应”理论,指个体的行为会对社会系统产生连锁反应。一个善举可能激发另一个善举,最终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当今世界,我们太会计算得失。扶老人怕被讹,帮路人嫌麻烦,捐款先查账目。谨慎固然必要,但若人人都将善意锁在心底,这世界该多么冰冷?“套餐A”的价值,正在于它打破了这种算计。它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受助者会传递善意,相信一个微光会照亮更多的微光。

  夜幕降临,“言鲜生”的灯光温暖如初。那块“免费吃饭”的牌子依然静静挂在那里,等待需要它的人。城市很大,人生很长,我们都会经历风雨。但只要有这样的微光存在,黑夜就不可怕。或许有一天,当无数微光汇聚,便能照亮整片天空。那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生活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