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林徽因,宛如民国时期的一朵清雅莲花,以其卓越的才情和不凡的气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为致敬这位杰出女性的传奇一生,北京舞蹈学院推出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尝试用赛场上的国标舞讲述发生在才女林徽因身上的故事,探索艺术创作新路径。
通讯员 曹盛玲
林徽因的文学造诣、艺术才情无一不被我们所称道,但是她为之奉献一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并没有只描述林徽因的成就,将其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才女。在叙述逻辑上,舞剧将影响林徽因选择的人生重大节点一一表现,刻画出不同时期、不同经历下的角色形象。这就使得林徽因的形象有血肉、有灵魂,舞蹈的编排与情绪的递进也才能紧紧围绕林徽因这一特定主题。但是舞蹈本身叙事能力较弱,为了让观者有更清晰、更贴切的感受,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中每表现一个重大事件时,都会使用部分文字进行说明。为此,舞剧不断打磨文字与音乐、舞蹈的配合,最终呈现出画外音与乐舞表演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配音演员的加持下,画外音更是为舞剧平添了几分韵味,仿佛就是林徽因本人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以第一视角展开。舞剧开篇就是林徽因同父亲游历欧洲的场景,哥特建筑与巴洛克建筑的精致布景出现在舞台上,身穿小西装和礼服裙的舞者在小提琴的浪漫声线中起舞,跳出了欧式风情,这一出场亮相的巧妙设计,为国标舞讲述中国故事奠定了毫不违和的基调。
舞蹈语汇上,《人间四月天》选择了英式国标舞十个舞种的语汇,还融合了阿根廷探戈、弗拉门戈、布吉伍吉、美式摩登等舞种和一些中国舞蹈的步伐和技术。舞种之间相互借鉴融合,总体上风格优雅,律动感强。林徽因刚出场时,舞者上肢的动作借鉴了中国舞的技法,也让身在欧洲的林徽因点染了中国韵味。历史上,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时,她穿着自己改制的婚纱极具东方色彩,当这个情节出现在《人间四月天》的舞台上,两位舞者把柔情化在起伏连绵的舞步中。
全剧中,表现欧洲背景和民国时期的舞段都很养眼,舞者身穿旗袍所跳的摩登舞尤其优美。林徽因在北京北总布胡同居住时,家中客人名家云集,林徽因靠着自己的才情和热情,成为沙龙的中心。这一幕中,演员们的“旗袍”经过舞蹈化的改造,既显现舞者的优雅身段,也能在前进、后退、旋转等舞步中,展现国标舞的技术亮点。
故事逐渐行进至林徽因发掘和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情节时,主创运用国标舞表意的尝试越发明显。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榫卯结构时,一对对舞者灵活地变换身体方向,相互推拉,每一组男女舞伴都成了榫与卯的具象化呈现。该剧的舞美设计也借鉴了建筑手绘图中的线条结构,极有质感的线描图纸与立体建筑相结合呈现在舞台上,构成全剧的舞美基调。
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以塑造林徽因这个人物为目标,13个篇章共同展现出她丰满的形象,舞剧中的一切只为林徽因这一角色服务,因此在音乐与国标舞蹈语汇上都有极大的创新。
“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场梦,始时起弦风雅,归来白头韶华。“人间四月天”何尝不是中国国标舞人的一场梦:始自热情激荡,终将行至远方。
5月3日、4日,北京舞蹈学院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将从林徽因女士的出生地杭州起笔,于“一树一树的花开”中,邀观众在杭州运河大剧院,共赴最美“人间四月天”。
丨演出时间丨 5月3日(周六)19:30 5月4日(周日)19:30
丨演出地点丨 杭州运河大剧院·歌剧厅
丨演出票价丨 580/480/380/280/180/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