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本报讯 (记者 吕洋) 近日,杭州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在浙江省级社科普及基地闲林埠历史街区举行。通过百余家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推荐、初选,24名优秀基地讲解员最终入围,展开一场“华山论剑”。
比赛现场,选手们结合各自基地特色,通过讲、演、辩等多元形式,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让厚重的历史“鲜活可触”。讲解员董菁菁以“秘色瓷的天青釉彩”为切入点,串联起吴越国的政治智慧、工艺成就与文化传承,展现“一片瓷釉映照千年文明”的历史纵深;陈建海从杭州碑林《去思碑》说起,将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与历史故事有机融合,让文物成为“会说话的历史课堂”。
“五千多年前,地势低洼的余杭常受山洪侵袭,良渚先民如何应对?”来自良渚古城的讲解员胡俊超一上场,便向观众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观众思索之际,胡俊超微笑着揭晓答案——“就藏在他们建造的水坝中。”他深入讲解了良渚水利系统中使用的“黑科技”草裹泥的神奇作用。“小小的草裹泥,让我看到了良渚人把水患变水利的智慧,看到了水脉连着文脉的历史传承。”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社科普及的力量,了解到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体会到了我们社科基地讲解员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获评一等奖的胡俊超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余杭社科工作持续走在省市前列,多次开展“新时代创客说”“社科宣讲进基层”等各类社科宣讲活动,并连续六年获全省“区县社科联测评优秀单位”。接下来,余杭将用好社科普及基地、社科之家等阵地优势,发挥好广大社科讲解员的“桥梁”作用,不断推动社科普及工作常态化、大众化、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