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水下机器人成“桥梁医生”

日期:04-24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黎娜 记者 宋晗语) 在位于良渚的安溪大桥下,一位特殊的“桥梁医生”前来“会诊”。在随行人员的帮助下,它从岸边一路游至河中央随即潜入水中。十几分钟后,桥梁涉水构件的结构破损、钢筋裸露锈蚀、混凝土剥落等情况被上传至云端。

  这位“桥梁医生”叫水下桥梁检测机器人,是区交通运输局为桥梁“把脉问诊”的最新科技利器,告别“盲人摸象”式的人工探测,让每一根桥梁桩基都拥有了专属的“健康档案”。

  眼下已是汛期,余杭境内的苕溪等主要河道水位会持续上涨,部分跨河桥梁的水下桩基存在一定的腐蚀和损伤,对桥梁桩基进行高效检测运维一直是道路、桥梁养护的难点。水下桥梁检测机器人和现有养护设备的强强联合,能让桥梁“健康诊断”更精准、高效又安全。

  “这款水下机器人不仅操作便捷、高效,还能提高精细化检测水平。”区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华金晶介绍,检测人员将机器人调整好后进行ROV布放,机器人便可潜入水中,到达预定深度后驻留,随后开启扫描模式进行桥墩检测。

  在水下,机器人搭载的LED灯亮度可达10000流明(描述光通量的单位,用于衡量光源发出的光量),可以清楚地看到桥墩细节。水下相机像素可达1920×1080P分辨率,广角可达90°。在浑水环境下,机器人可自动切换高频或低频检测模式,最高可达2.5mm级别的分辨率,保证声纳检测图像的实时性、清晰度。

  据悉,水下桥梁检测机器人能在-10℃(不结冰状态)~50℃的环境下正常开机使用,适用于淡水、海水,耐高压、抗水流,可在浑浊水域、深潭急流中灵活作业。在水下,它可灵活实现前进、后退、左右转向、左右平移、上浮、下潜运动控制,支持任意航向角保持、深度保持自动运动控制,主机航速可无级自由调节。同时,它还具备急停、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可快速切断主机高压电源,替代人工潜水员进行高危作业。

  检测人员只需在岸上后台系统操作,就能看到桥梁的实际情况,精准捕捉水下桩基裂缝、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隐蔽病害。拿到回传的视频、图片和数据只是第一步,检测人员会再分析判断,对有疑问的、拍摄不到位的地方来个“回马枪”,利用机器人在水下悬停功能,对疑问区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检测,为防洪排险抢得先机。

  余杭对道路、桥梁每年都要进行数次定期检测,主要包括桥面、上下部结构等。这位“桥梁医生”的加入,无疑给桥梁涉水构件的“体检”带来极大便利,提升了精准度,也便于给桥梁留下更详尽的健康档案。目前,水下桥梁检测机器人的首期任务是苕溪沿线养护的安溪大桥、瓶窑大桥等,随后将推广到其他养护桥梁的检测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