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中式香薰走红 “气味”成为文化消费新载体

日期:03-27
字号:
版面:第07版:消费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百合香、鹅梨帐中香、龙涎香……这些曾经只在古代宫廷或历史典籍中出现的香气,如今正掀起一股消费热潮。

  近年来,随着国潮风持续高涨,国风香氛以其独特的感官体验和文化魅力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迅速俘获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从情绪消费到文化认同,再到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式香正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焚香成为情绪疗愈方式

  为生活按下“慢速键”

  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淘宝平台中式香订单量环比飙升280%,香薰炉、香插等器具销量上涨480%。其中,来自95后、00后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芽庄沉香、老山檀香、鹅梨帐中香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三大香型。

  同时,社交平台上有关“中式香”“香薰疗愈”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焚香作为情绪疗愈的一部分。他们热衷于分享焚香体验、测评香品、DIY香丸,从选材、制作到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

  22岁的李然是一名新中式文化爱好者,她最初接触中式香是因为宫廷剧中的焚香场景,后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分享“焚香日常”,便忍不住尝试。“每天学习时都会点一炷香,如鹅梨帐中香的木质调里带着清甜的梨香,仿佛一秒穿越回古代。”她说。

  在李然看来,焚香不仅是气味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放松方式。“点燃香的一瞬间,整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安静下来,那种感觉很奇妙。”她说,自己还特意买了一款复古香炉和手工香插,看着袅袅青烟升起,就有一种“生活变精致”的满足感。

  非遗“香艺”焕新

  年轻市场推动传统技艺重生

  在中式香风潮的带动下,非遗技艺“冷凝合香”正悄然兴起。不同于传统熏燃香,冷凝合香以天然香药为原料,不含化学燃剂,可制成香佩、香珠、香粉等,不仅保留了传统香道的文化韵味,更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便携易用。

  冷凝合香技艺传承人陈卫平说,以前这一品类的主要消费群体以中年人为主,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已成为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今年定制香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3倍,年轻人不光在购买香品,还会主动了解技艺,甚至学习自己制作。”

  新一代“香客”不仅关注香味本身,更看重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例如,“鹅梨帐中香”因其名来源于宋代词人晏殊的诗句“鹅梨帐暖度春宵”,自带诗意雅致感,成为热门款式,“雪中春信”“二苏旧局”等富有文化底蕴的香品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香不仅仅是一种嗅觉体验,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文化表达。”陈卫平表示,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年轻人正在重塑传统香艺的传播方式。

  如今,通过社交平台“种草”、线下体验课程、文创品牌联名等多种形式,冷凝合香正以更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方式焕发新生。年轻消费者的参与,不仅推动了这一千年技艺的市场拓展,也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嗅觉经济”崛起

  中式香成为新消费增长点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氛市场规模已达181.5亿元,同比增长24.25%,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254.4亿元。

  年轻消费群体正成为推动中式香市场变革的核心力量,面对这一趋势,品牌方也在不断创新,推出更多契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除了传统线香、盘香,香丸、香膏、香囊等新形态产品纷纷涌现,不断丰富香氛消费场景。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暗香盈袖花囊手镯”,将传统香丸藏于手镯中,佩戴时可散发淡淡香气,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此外,酷火品牌携手故宫文创打造的宫廷香系列,以古法复刻600年宫廷香道文化,让消费者在家中也能体验古典香氛的韵味。

  行业人士分析,中式香的使用场景已从传统宗教祭祀扩展到日常生活。过去,焚香主要用于寺庙供奉,而如今年轻消费者正在拓展其应用边界,将其用于冥想、助眠、情绪疗愈、办公提升专注力等场景。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市场需求,也促使品牌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做出调整。一些品牌推出便携式香片、睡眠香囊、适用于办公场景的淡雅香氛,满足年轻消费者随时随地享受香薰的需求。

  “嗅觉经济”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式香热潮不仅是一种市场趋势,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体现。       (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