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减肥的三重境界

日期:03-18
字号:
版面:第03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金一清

  这几天,“国家喊你减肥”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减肥,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却承载着生活的重量与人生的哲理。

  如果减肥也有境界,化用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就是从“看肥是肥,看病是病”的直观认知,到“看肥不是肥,看病不是病”的深刻反思,再到“看肥还是肥,看病还是病”的回归本真。

  第一重境界:

  看肥是肥,看病是病

  减肥的第一重境界是最直观的认知——看肥是肥,看病是病。肥胖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而疾病则是山脚下的阴影,让人无处可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预测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是一种潜在的健康危机,已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脂肪肝等200多种疾病都与肥胖相关。

  外卖的兴起、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让“肥宅”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标签。“没时间”是不运动的借口,午餐是外卖,晚餐是夜宵,奶茶薯片是下午茶的“续命神器”。起初长胖了只是觉得衣服不好买、拍照不上镜,直到某天裤子彻底提不上了,衣服也穿不下了。体检报告中,一个个红色箭头让人猝不及防,才发现健康出问题了。

  第一重境界的减肥动机,往往停留在表层——肥胖“肉眼可见”,感受到疾病的“切肤之痛”,于是,下定决心要“瘦下来”。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减肥方式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难以持久。因为,肥胖的根源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些“肉”。

  第二重境界:

  看肥不是肥,看病不是病

  掀开肥胖的“面纱”,背后是不良习惯与惰性。

  肥胖的第一个元凶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外卖菜单上,炸鸡、汉堡、甜品占据C位,蔬菜水果却成了配角。在满足口腹之欲的舒适圈里,我们的身体已经慢慢被脂肪占据。

  第二个元凶是运动缺失。“佛系养生”“躺平”等网络热词正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写照,下班后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是常态,而运动是“明天再说”的事。

  更深一层,肥胖可能是惰性在作祟。人类天生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而对长期利益视而不见。是不是每次下定决心减肥,却总被美食劝退?“今天吃饱,明天再减。”这种“明天复明天”的拖延症,让减肥计划一次次泡汤。减肥是场持久战,可很多人甚至连第一枪都没打响。

  减肥不是跟体重较劲,而是跟自己较量。肥胖的根源,不是那几顿饭,而是长期的坏习惯和惰性。我们要战胜的不是肚子上的“游泳圈”,而是内心的“拖延怪”和“贪吃鬼”。

  到了第二重境界,肥胖在你眼里不再只是体重超标,而是生活方式的“晴雨表”;疾病也不仅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而是人性弱点的投影。减肥难点不在于少吃几口,而在于打破习惯、战胜惰性。

  第三重境界:

  看肥还是肥,看病还是病

  减肥追求的不是外表的“完美”,而是掌控健康的“本真”。到了第三重境界,看到肥胖还是肥胖,疾病还是疾病。减肥的最高境界是拥有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力,这远比瘦身更珍贵。 

  很多人减肥是为了“瘦成一道闪电”,却忘了健康的初衷。减肥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目光,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健康。

  真正恰到好处的减肥,靠的是长期的健康习惯,而不是短期的“速成班”。与其饿得前胸贴后背,不如学会“管住嘴”,少吃高油高糖,多吃五谷杂粮和新鲜蔬果。就像理财一样,饮食也要“收支平衡”,热量摄入和消耗保持动态和谐。

  运动不必追求“跑步机上的汗水神话”,每天30分钟快走、每周做几次喜欢的运动,就能唤醒身体,细水长流才能可持续。

  减肥路上,也别被体重秤“绑架”。偶尔的小放纵无伤大雅,关键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就像马拉松选手,关注更多的是比赛节奏,而非一时的快慢。

  减肥三重境界,是从觉醒到反思再到升华的过程,是从被动应对到深入剖析,再到从容回归本真。我们减的是体重,增的是对人生的掌控力。无论你是“肥宅”还是“半路出家”的减肥者,愿你都能在这场旅程中找到三重境界,活出健康自信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