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开年以来,随着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和余杭企业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实名点赞,余杭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持续受到外界关注,并获赞“最懂企业的政府”。
在余杭,科创新锐企业持续涌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以强脑科技、灵伴科技、思看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硬核企业强势崛起;零零科技、天目氢鹏、迅蚁科技等低空经济领域企业竞逐“天空”;申昊科技、蓝芯科技等企业在万亿级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加速奔跑……“余杭智造”在世界科技舞台崭露头角。
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的背后,余杭区总工会作为职工“娘家人”,集合“政策扶持+资源整合+人才培育”组合拳,以贴心式服务,积极筑造优等级的科技企业服务生态链。
本版组稿 王媛媛
郑泽宇 毛 咪
“1+5”助企服务工作机制 让“阳光雨露”滋养“科创雨林”
如何让好政策精准“滋养”企业成长?杭州未来科技城总工会在精准服务上做足文章,以实践固化“1+5”服务企业工作机制。
“1”,是指服务企业、助企发展的1个信念;“5”,即需求征集、搭桥互动、强化联动、跟踪服务、成果展示5项机制,联动招商、产业、人才、党建等部门,协调解决企业的合作难题,助推辖区内企业上下游合作,定向匹配资源。
强脑科技正是受益企业之一。“落户余杭后,最打动我们的是这里坚定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决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技术突破与市场推广的瓶颈期,余杭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强脑科技CEO韩璧丞说,“比如我们前两年推出C端睡眠产品时,未来科技城主动帮我们对接主播资源,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把产品推广出去。”
自2020年起,杭州未来科技城总工会已连续4年举办“工会搭台、企业唱戏、共谋发展”的“联姻”对接会,搭建起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平台,以“工会所能”助企业唱好“发展大戏”。对接会涵盖企业在科技创新平台资源、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关键技术难题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等多方面的刚需。
申昊科技是一家专攻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控制设备研发的企业,通过“联姻”会提出要求解决机器人装配线的需求,而一同参加的杭州高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具备此类专业能力。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意向,促成了1500万元的订单,实现了“家门口”企业的“强强联合”。
为固化经验、深化成果,杭州未来科技城总工会于2024年创新成立科技人与企业线下交流合作平台——“工匠荟”,定期开展研讨会与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已成功达成26个合作项目,推动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劳模工匠助企行”上门“把脉问诊” 搭建人才技能提升与创新平台
服务企业如何对症下药?答案便是走进企业问难问需,送技送策于企。由此,余杭区总工会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成立“劳模工匠助企服务联盟”,组建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材料、绿色能源、智能计算等领域8支专业劳模工匠服务小队,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协同助企行动。
在数云路上,藏着一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由北控水务集团负责运营。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杭州数字工匠”田少华是申昊科技的总工程师,了解到企业需求后,他与“余杭工匠”顾朝光组建团队,共同研发适用于污水处理厂使用的水下机器人,提高污水处理作业中的安全保障和运营效率。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余杭区劳模邹仿根运用独创的“精准集成问诊服务”品牌,助力多家企业获得各类效益高达千万余元。据悉,2024年,余杭区总工会在全区范围内组织210余人次劳模工匠,面向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2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220余个技术问题,产生经济效益7000余万元。不仅如此,在数字经济企业集聚的特色小镇、产业园区还会配备工会协管员,实时收集反馈企业需求,快速匹配服务队,为企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如何打造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数字经济产业工人队伍?余杭区总工会瞄准前沿领域打造专项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操作、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视觉系统应用、电子商务运营及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六大前沿领域,帮助产业工人掌握最新的制造技术,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成立余杭区数字经济工会联合会 以“生态圈”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作为“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数字经济产业成为余杭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为正向赋能数字经济企业健康发展,余杭区总工会下好“先手棋”,于2023年成立了全省首个区县级数字经济工会联合会——余杭区数字经济工会联合会,把工会的优势作用转化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目前,余杭区数字经济工会联合会已覆盖余杭百余家数字经济企业,汇聚了来自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类脑智能、低空经济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筑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被称为“中国3D扫描第一股”的思看科技,正是余杭区数字经济工会联合会的成员单位之一。“我们是专攻3D扫描领域的‘智造类’企业,行业工会里有不少产业链上的企业,也是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比如,强脑科技为残障人士研发定制化假肢时,通过我们3D的扫描技术,对保留的部分肢体进行精细化扫描,会让假肢更加适配。”思看科技工会主席祝小娟说,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和交流协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到2025年底,余杭区数字经济联合会将培育数字经济企业高技能人才300人以上,服务数字经济企业400家以上,选树“数字工匠”30人以上,以人才促发展。
余杭区数字经济工会联合会还致力于打造科创企业职工的暖心港湾,聚焦职工所需所盼,创新服务方式,围绕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开展免费体检、音乐交友会、职工疗休养、登山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服务活动,惠及职工1600余人次,为职工安心工作保驾护航,助推创新型人才扎根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