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余杭时报

乌兹别克斯坦七日见闻

日期:02-27
字号:
版面:第08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bgcolor="#efefef">

  ○ 宓诗琦

  它,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经典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的诞生地。

  它,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旅行地,整座城市都充满欧洲风情,物价却美得惊人。

  它,是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百步便能遇见“世界文化遗产”。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乌兹别克斯坦。

  寒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组织赴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与设计大学的研学团,为期七天。我作为大二学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腹地的一个内陆国,国土面积44.89万平方公里,人口3600多万。乌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族占多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清真寺遍布各地,正式登记的清真寺多达2000座。乌国有许多独特的风貌和习俗,一幅幅异国风情画令我大开眼界。我愿意把我在乌国的见闻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此次研学团由学校专业老师和13名学生组成。出发当天,经过7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停落在首都塔什干国际机场。

  初到塔什干,第一感觉便是现代化与历史感的奇妙交融。机场建筑透露着现代化都市气息,在去酒店的路上则看到不少古老的建筑,狭窄的小巷、充满岁月痕迹的墙壁,把我一下子拉到过去的时光。

  在我们研学的国家美术学院,师生们大多穿西装和便装,少有穿民族服装者,但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民族服装的路人:男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袍,腰间系一条三角形绣花巾,头戴一顶做工精致的绣花小帽;女人们穿的上衣叫卡拉库尔塔,色彩鲜艳,上面有手工绣花和饰件,裤子叫加西尔瓦尔,十分宽松。平时,乌国妇女喜欢穿黑白黑红或黑金相间的肥大丝绸连衣裙,外罩坎肩或短上衣,佩戴头巾。年轻人衣服上的图案五颜六色,而年长者多为素白色。

  乌国畜牧业发达,他们的饮食以牛、羊、马肉和奶制品为主。在这里的第一餐饭,同学们都吃得很兴奋,主食有米饭、馕饼和面条。米饭中加了鸡蛋和葱花,类似我们的蛋炒饭;馕饼和新疆馕饼差不多;面条则很宽,里面还有羊肉和红绿椒。

  菜以肉食为主,有羊肉串,还有一种叫“萨菩萨”的食物,俗名烤包子。此物外用面粉加黄油反复压制,烤出来的面皮层层叠叠,酥香可口。肉馅是羊肉拌洋葱、土豆等。

  首次吃烤包子,我们都感到十分可口,食欲大增。然而,之后的几天餐餐都是烤包子、羊肉串,习惯米饭蔬菜的我们便有点吃不消了。

  吃抓饭是当地美食文化的一张名片。抓饭是用大米、肉汤、胡萝卜、葡萄干及当地特有的一种豆子精心焖制2~3小时,再拌上羊尾油和切成小块的熟肉,撒上切碎的绿色蔬菜,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乌国人在社交活动中,如婚礼、生日宴会中都有抓饭,在一些传统节日中,抓饭更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发现,乌国人吃抓饭时用右手送入口中,左手从不帮忙,笔直垂下。询问乌方同学才知道,乌国人认为,左手是负责不洁净事务的,右手是负责洁净活动的,左手传递东西和食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就餐时左手下垂,表示对食物的尊重。

  我对塔什干城市建设的印象很好,那里充满了西域风情。塔什干市中心保留了前苏联的建筑风格,街道上不时可见尖塔高耸、尖型拱门的各式建筑。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沿街河流的水质也很清澈。

  市民居住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有楼房、平房两种。最有特色的是室内横梁、木梁和走廊木柱上都有花纹图案、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等。图案有工笔重彩精细描绘的,也有用雕花石膏镶嵌或砖木雕刻镶嵌的。

  室内有排列整齐的拱形壁龛,周围镶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壁龛内放置各种用具和摆设。墙壁上还砌有壁炉,以供冬天取暖。炕很大,上铺花毡和坐毯。很多市民还在门外搭葡萄凉棚,栽上玫瑰、牵牛花等。

  塔什干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是中亚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自1977年第一条线路开通,至今已有四条运营路线,总长70公里,有50个站点,年客运量达7000万人次。

  塔什干地铁最有特色的还是站台,几乎每个站都有独特的主题与历史文化有关:阿利舍尔纳瓦依站以乌国作家和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站内有花卉图案装饰的拱形及绿色浮雕;宇航员站被称为“最美车站”,站内有大量蓝色陶瓷壁画装饰,还有多位宇航员画像;丝绸之路站的壁画和浮雕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商道……

  塔什干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150毫升左右,空气湿度低,水分蒸发快。因为气候干燥,塔什干也被称为“石头城”。

  从气温来看,塔什干和杭州差不多,不同的是塔什干冬季的白天很热,大衣穿不住,晚上却很冷,所以塔什干百姓家中都有集中供暖。

  乌兹别克斯坦婚姻制度受到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规定男女双方都必须信奉伊斯兰教,禁止与其他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通婚。这儿有亲戚之间通婚的习惯,姑表、姨表、堂兄妹之间均可结婚。

  先前,乌兹别克斯坦妇女地位较低,在一些传统或宗教仪式等场合要求妇女用头巾遮住脸。妇女地位低还表现在乌国一夫多妻上,丈夫可提出离婚,而妻子则没有离婚自由权。

  2003年,乌国政府颁布新规,鼓励或倡导一夫多妻将受到法律制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打击和阻止一夫多妻的陈规陋习。

  乌国经济结构单一,工业、轻工业落后,农业、畜牧业和采矿业相对兴旺。乌国人生活水平一般,首都塔什干的平均工资相对高一些,为320万苏姆(折合人民币1800元)。全国平均工资220万苏姆(折合人民币1240元)。应该说,乌国的消费处于中等水平,一顿便餐平均价格在5万苏姆(折合人民币28元)。

  在塔什干,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都实行一票制,票价折合人民币1元。乌国同学告诉我们,这里打车也很便宜,一般只需5元人民币。路上私家车很少,电动车、电瓶车和自行车也很少,倒是有不少人用类似儿童玩的滑板车代步。

  和大部分国家一样,住房购置是生活中最大的一笔支出,乌国国民也如此。据了解,2004年塔什干二手房均价每平方米1420万苏姆(折合人民币8000元),其他地区相对低一些,最低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均价每平方米453万苏姆(折合人民币2550元)。根据他们的收入情况,居民要购置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在经济上也会“伤筋动骨”。

  在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乌国的做法还是不错的。

  政府重视教育投入,教育总支出占GDP的10%以上,每位公民可享11年免费教育,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该国高校基本实行收费,但有10%~20%的大学生可获得国家预算支持,免缴学费。

  医疗方面,乌国至今仍沿用前苏联时期的医疗体制,实行免费医疗。由于经济原因,医疗条件普遍较差,药品大多来自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医院对外国人就医收费要高一些。

  七天的研学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好。随着其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中地位的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更多机遇,乌兹别克斯坦的各个领域得到更大发展,乌国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尽管这个国家现在还不十分完美,但我们看到了这颗地处古丝绸之路枢纽位置的中亚明珠,正冲破荆棘,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