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color="#efefef">
|
|
《观瀑图》,138.8×52.2cm 潘天寿,1948年 |
|
|
《毛泽东庐山诗意图》,137.5×69.5cm 陆俨少,1964年 |
|
|
《栖霞岭晓望图》,71.5×39.5cm 黄宾虹,1953年 |
|
|
部分特邀艺术家作品 《太行人家》,200×160cm 纸本水墨,陈辉,2023年 |
|
|
《白昼》,104×104cm 纸本设色,林蓝,2019年 |
|
|
《AI东坡觅乡愁》,205×220cm 纸本水墨,郑力,2024年 |
|
|
《秋风无尽,白露朝霜》,166×148cm 纸本设色,2023年,刘万鸣 |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杨 记者 濮玉慧) 在浙江展览馆,“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正在展出。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由特邀艺术家呈现的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主体展),与汇集多所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平行展)共同组成。
展览以“稽古振今”为主题,聚焦“师古人”的核心命题,既延续了历届展览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度追问,亦开启了一条更宏阔的古今对话之路,旨在通过笔墨叩问中国画的当代意义与未来可能。“稽古振今”是一种积极回应,希望汲取古人能量,振奋当下,开创未来。
临摹是中国画传承的重要方式,其价值在于通过反复研习经典,掌握笔墨语言的内在规律,进而为创新奠定基础。因此,临摹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演进逻辑。从人物画的形神再造、山水画的笔墨实验到花鸟画的意趣升华,通过临摹,画家在历史长河中与古人对话,在程式与自由、形似与神似、传统与当代的张力中,不断激活中国画的生命力。临摹与创新的共生关系,正是中国画千年不衰的核心密码。
时间:即日起至3月18日
地址:浙江展览馆(环城北路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