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制度共生激活发展新动能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聿声

  传统区域合作,常以“资源交换”为底色:甲出土地,乙出资金;甲供市场,乙供技术。但琴澳合作的特殊,在于它从一开始就直面“制度差异”这道必答题。澳门土地有限、产业单一,却有成熟的国际联系与服务体系;横琴空间广阔、政策灵活,却需要更充沛的产业活力。两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空间拼接”,而是“制度共生”的探索——用规则衔接消弭壁垒,用机制创新激活要素,让澳门的“软优势”与横琴的“硬空间”形成化学反应。

  这种“共生”,在产业里生长。张权破痛油的“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让百年老字号突破生产空间限制;澳邦药厂的“马交牌千里追风油”经横琴走向澳门市场,印证着“澳门品牌、横琴制造”的可行路径。当“四新”产业占GDP近七成,当产业规划明确“澳门+横琴”新定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数据的跃升,更是制度创新对产业生态的重塑:它让澳门的特色产业有了更肥沃的土壤,让横琴的发展动能有了更鲜明的标签。

  这种“共生”,在生活里沉淀。澳门居民严女士每周从澳门半岛开车到横琴医院看牙,半小时车程里,通关“丝滑”得近乎“无感”;澳门青年梁家星的茶餐厅里,澳门风味与横琴烟火气交织,背后是租金补贴、创业奖励的政策托举;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里,澳门学生从200人增至600人,教育资源的跨境共享让“琴澳同城”从口号变成日常。这些细节拼出的,是澳门居民“工作在横琴、生活在横琴”的真实选择——不是政策驱动的“被动融入”,而是生活品质提升后的“主动奔赴”。

  琴澳实践也为“一国两制”下的区域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跨境执业、政务通办、医疗互认等举措,不仅提升效率,更体现制度包容性与创新力,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规则“同频共振”,彰显“一国两制”的生命力。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四周年,已超越传统区域合作范畴。它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是民生融合的温暖图景,更是大湾区深度协同的预演。真正的协同不是追求单一化,而是求同存异、各展所长。随着澳门元素不断注入、横琴活力持续释放,这场始于四年前的探索,正为中国开放与区域协同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