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非遗起舞处,文脉续新篇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曲征

  第三届香山场城隍诞民俗文化活动,以一场非遗“群芳会”,让沉睡千年的香山文脉在新时代跃动起来。这场热闹非凡的庆典,不只是民俗的展演,更是非遗传承从“保护”到“活化”的生动实践。

  城隍诞的生命力,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与精神内核。作为广东香山文化的发源地,香山场承载着上千年的记忆,而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爷”,并非虚构的神祇,而是昔日香山盐场廉洁管理者谭虔源。每逢其诞辰举办的城隍诞,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祈福仪式,更暗含着对“廉洁守正”品格的尊崇。也正因此,这场活动实际上超越了“热闹”的表层意义,成为一堂流动的“文化德育课”——让千年的精神风骨,通过民俗的载体代代相传。

  非遗的“联袂出彩”,是这场庆典最亮眼的活力源泉。凤鸡舞的童趣、飘色的奇幻、醒狮的激昂、英歌舞的刚劲,多种非遗项目在此“同台竞技”,打破了单一技艺传承的局限;更令人欣喜的是,潮联小学英歌舞队的首次亮相,让“青少年传承”从口号变为现实。青少年的参与,使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能融入青春记忆的“活文化”。

  社区的主动作为,为城隍诞的传承注入了持久动力。从香山场文化传承理事会牵头,到两社区联合承办;从举行区级非遗揭牌仪式,到给居民派发寓意平安的福袋;从邀请新队伍加入,到承诺“每年优化活动形式”,基层社区用细致的行动,搭建起非遗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当居民张先生“每届都不落”的热情成为常态、“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魅力”成为共识,非遗传承便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它不再是政府或机构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非遗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更在于“转化”——将盐官的廉洁精神融入现代社会治理,将非遗技艺融入校园美育,将民俗活动融入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这场千年城隍诞,将成为珠海文化版图上一颗闪亮的星,让更多人认识到,文脉的延续,从不是守旧地回望,而是鲜活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