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古树保险书写城市发展“绿色注脚”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郭道荣

  当珠海为1654棵古树名木披上保险“铠甲”时,这场绿色生命守护,悄然揭开城市生态治理的新篇章。古树名木保险机制的创新,是风险兜底的技术性突破,更折射出珠海在绿美广东建设中“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的深层逻辑。

  珠海此次引入商业保险,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保护网络,实质上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持续的公共资产。古树生态价值与历史价值交织的特殊性,倒逼保护模式创新。保险机制通过风险转移,每年可为单株古树提供数万元的施救资金,相较于传统财政直补模式,既缓解了政府资金池压力,又通过市场化杠杆激活社会参与动能。珠海此举恰是对“生态资源资本化”趋势的本土化落地,与全球生态治理形成呼应。

  从“保树”到“活树”的系统性破题,古树保险只是起点,珠海规划中的“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公园”蓝图,实则指向更高维度的生态价值释放。建议从三方面深化探索:一是构建“数字年轮档案”。运用激光雷达扫描和AI生长预测技术,建立古树健康数据库。可借鉴北京颐和园古树监测系统经验,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病虫害等指标,实现风险预警前置化。二是设计“古树+”文旅矩阵,将古树公园与唐家古镇、会同村等文化遗产串联,开发“古树下的非遗课堂”“年轮摄影节”等IP,允许利用古树景观开展低强度商业活动,破解“只保不用”的僵局。三是设立“古树认养积分制”,允许企业通过认购古树碳汇额度履行社会责任,市民则可通过参与巡护、科普讲解积累积分兑换生态权益(如公园年卡)。

  古树的年轮里镌刻着岭南大地的集体记忆,当保险单上的条款与榕树气根共同生长,当AR导览中虚拟的香山盐场故事在现实古树下重现,这座城市的生态治理已超越单纯的环境保护,升华为一场重塑人与自然精神联结的文化觉醒。在湾区城市竞逐可持续发展的赛道上,珠海正以古树为笔,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