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 “冷门专业”照样“逆袭”
日期:09-08
□杨朝清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谭刚毅在学院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透露,他和在座家长是同龄人,今年他的女儿也进入了大学,选的也是建筑类专业,“‘你闺女不是亲生的’,这是坊间常开的一类玩笑,也有的反诘‘你说这专业好,就把自家孩子送进来?’我想我做到了。”(9月7日 澎湃新闻)
在建筑类专业被不少人“唱衰”甚至污名化的背景下,“院长女儿也学建筑类专业”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位知名高校的学院院长,同时也是一名学生家长,谭刚毅在女儿填报志愿的时候肯定也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正如他此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的那样,“专业选择并非只是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有冷热,适合才是关键”。
与普通人相比,知名高校院长的女儿在信息、资源、社会资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院长女儿也学建筑类专业”生动、鲜活地说明,学建筑类专业并不“低人一等”,同样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学建筑类专业同样可以实现人生突破。
近来年,在成功焦虑的裹挟下,不少人在专业选择上变得急功近利;在他们看来,衡量和评价一个专业好不好的标准,就在于这个专业好不好就业、能不能拿到高薪、能否立竿见影地改善生存状态……不够体面光鲜,还暂时遭遇就业难的建筑类专业,就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差专业”。
“院长女儿也学建筑类专业”显然不是“笨”和“傻”,而是有着更笃定的志向和更浓厚的兴趣。毕竟,所谓的“好专业”与“差专业”更多的只是一种人为的标签思维;只要足够努力和坚持,那些不被看好的专业同样可以“逆袭”。说到底,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未来充满变数,想要适应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真正靠的还是能力。
和“院长女儿也学建筑类专业”一样,依然有不少学生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而是勇敢地听从内心的声音,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去点燃梦想,用定力和韧劲把“冷板凳”坐热。少一些功利、短视的“精致利己”,有着更为简单、更为纯粹的价值追求;既有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与境界,也有脚沾泥土的踏实与执着,这才是青年学子应有的精气神。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一些家长和考生被成功焦虑所裹挟,渴望选择一些学业比较轻松、将来找工作又比较容易还要收入比较高的专业,这样的“既要又要还要”显然背离了经济学的“不可能三角形”原理。更何况,市场风云变幻,当下所谓的“好专业”过几年或许就会沦为“差专业”;而哪怕是一些所谓的“差专业”只要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样可以找到好工作。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关键是要把自己炼成金子,让自己成为可用之才。建筑类专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应用场景广泛的专业;建筑行业和建筑类学科目前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学建筑类专业同样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