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让“无障碍”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聿声

  9月4日至6日,残特奥会网球测试赛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举行,旨在以测试赛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赛事组织与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人文关怀的精细化水平,力争以最佳状态迎接正赛。(本报9月7日01版)

  残疾人体育赛事从来不只是体育范畴的事。从轮椅选手在球场上的灵活转身,到听障运动员专注击球的敏锐反应,每一个细节都在叩问整个社会:我们是否已经构建起足够包容、足够顺畅的支持体系,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平等地展现自我?横琴测试赛中无障碍卫生间的紧急按钮、盲文标识、语音提示等细节,看似是技术层面的优化,实则是从“设施无障碍”向“体验无障碍”的深刻跨越。体育赛事终会落幕,但由此构建的无障碍标准与人文关怀机制,却可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持久遗产。

  这场测试赛更值得珍视的,是它展现出的一种“由赛及城”的辐射效应。赛事组织者将竞赛组织、器材设备、交通医疗、食宿安保等环节置于实战中检验,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高度协同、响应迅速的公共服务微型样板。倘若这样的协同标准能够从赛事场景延伸至日常城市管理,从临时性的志愿服务拓展为全民性的意识觉醒,那么“无障碍”将不再只是残疾人运动员的专属便利,而是成为老年人、孕妇、伤病者等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文明底色。

  纵观全球,从东京奥运会首设无障碍设计奖,到巴黎奥运会承诺打造“史上最无障碍赛事”,体育赛事早已成为推动社会包容的重要杠杆。中国正在探索的,是一条以赛事为触媒、以人文为内核、以城市为载体的无障碍建设新路径。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无障碍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畅通无阻,更是社会观念与制度体系的整体进阶。我们需要的不是赛时临时的“绿色通道”,而是常态化、标准化、人性化的无障碍生态体系。

  因此,残特奥会测试赛的价值远超赛事本身。它既是一次技术演练,更是一次社会启蒙。建议以此类赛事为契机,将临时优化的无障碍设施转化为地方标准,将志愿服务的温暖沉淀为城市精神,将运动员的反馈变为政策改进的持续动力。只有当“无障碍”从体育赛事的特需品转变为城市公共服务的标配,我们才能真正说:这场测试赛的终点,正是社会文明的新起点。

  赛场的边界终有尽头,但人类对平等、尊重与包容的追求永无终点。一场测试赛或许只能改变一片区域、一段时间,但它所点燃的人文精神与制度思考,却可能照亮更远的前路——那是一条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前行、无障碍参与社会生活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