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变废为宝”成为绿色生活新常态
日期:09-04
□孙维国
9月2日,珠海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驿站启用。一场主题为“绿驿启航·分类同行”的启动仪式在此举行。这也是珠海首个垃圾分类驿站。(本报9月3日06版)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能否把垃圾“变废为宝”,不但关乎城市的整洁有序,更关乎生态文明的长远发展。珠海首个垃圾分类驿站的启用,为垃圾分类提供了生动课堂和互动场景,探索出一条从源头减量到资源循环的现实路径。
垃圾分类的核心,在于意识的觉醒。长期以来,垃圾被视作“丢弃之物”,缺乏再利用的理念与习惯。垃圾分类驿站的设立,把原本枯燥的分类教育转化为有趣的互动体验,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习惯,让居民在实践中领悟意义。
“变废为宝”的关键要能“变现”。所谓“变现”,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回收利用,更是社会效益的显化。换言之,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切实收益,垃圾分类才不会停留在口号,而会成为生活的自然习惯。
垃圾分类驿站的探索表明,治理需要创新,理念要落到实处。过去,垃圾分类往往依赖单一的投放和收运机制,居民参与积极性不足,分类质量也难以保证。如今,通过设置互动体验区、科普展区,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把“负担”变成“乐趣”,从“要我做”到“我想做”,不但提高了参与度,也提升了分类的精准度。
让“变废为宝”理念在千家万户“落地变现”,还需制度的保障与机制的支撑。分类之后的垃圾能否顺利进入再利用环节,决定了居民的积极性能否持续。要真正推动垃圾分类长效化,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全链条体系,从源头投放、分类收集,到运输处理、资源利用,每一环都要做到科学、规范、透明。
让“变废为宝”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成为绿色生活的新常态,需要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好戏、居民齐参与。让“变废为宝”实实在在地“变现”为绿色环境、健康生活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垃圾分类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