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红哥打着手电筒在荷田里挖藕。
收获满满,一家人运藕上岸。
红哥的爱人霞姐将新鲜的莲藕摆上摊档。
红哥女儿刚刚高考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常年与淤泥为伴,红哥皮肤上好似也生出一层青黑色的锈来。
泥塘静静沉淀,孕育新一轮丰饶。
藕香,饱含泥土的芬芳。
藕是埋于淤泥里的。
泥中世界,
外人鲜少得知,
但,藕是泥里的玉。
清晨五点,
珠海的暑气依旧,
斗门东湖村水塘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灰,
一眼望去,
似一张巨大的宣纸铺陈于天地之间。
挖藕人红哥便在这纸上作画,
脊背弯成一张弓。
常年与水汽、淤泥为伴,
皮肤上好似也生出一层青黑色的锈来。
一人多高的荷叶遮天蔽日,
红哥顺着荷叶杆子,
蹲着半个身子,
下巴几乎碰到水面,
手在泥下穿行,小心摸索。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
许多工作已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可挖藕依旧依赖人工,
一身淤泥换一碟藕香。
从泥塘到市场,
一声声“红哥的藕,总是好的!市场上就认你这‘全须全尾’新鲜的招牌!”
藕香啊,
饱含泥土的芬芳,
经日头晒过、汗水浸过,
日子就在这“咔嚓”声里翻篇了。
泥塘静静沉淀,
孕育新一轮丰饶,
也孕育红哥一家的笑脸。
采写:本报记者 张映竹
摄影:本报记者 李建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