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学员学习折纸飞机。 本报记者 张洲 摄
本报讯 记者陈子怡报道:8月16日,“育美同行”纸飞机航空科普课圆满落幕。活动自8月12日启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吸引全省六地市222名7-12岁青少年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航空科技与美育实践的奇妙旅程。本活动由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文化馆联盟指导,珠海市金湾区文化馆、广东省文化馆联盟数字文化委员会主办。
全省联动
打造家门口科普课堂
活动充分发挥广东省文化馆联盟的资源整合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授课,依托线上直播平台,实现了“一课多地、同步参与”。课程内容聚焦航空科普,围绕扑翼纸飞机制作、空气动力学实验等主题展开。学员们动手制作仿蝴蝶类纸飞机,探索扑翼飞行的奥秘;通过钱学森流体力学的观察实验,记录不同投掷姿势对飞行距离的影响。这些实践活动锻炼了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纸翼载梦
逾八成学员变“雏鹰飞行家”
在资深航空科普专家、《青少年竞赛纸飞机》作者侍瑞老师的引领下,222名学员以纸飞机为载体,系统学习飞行原理与空气动力学知识。课程采用“理论奠基+实践验证+作业深化”的三维一体教学体系。在8个课时中,孩子们动手制作多种机型,不断调整机翼形状、重心位置,并通过飞行测试优化设计,最终提交创意作品。数据显示,超过80%的学员完成全部课程并达标,获得“雏鹰飞行家”认证证书。家长们反馈,孩子参与热情高涨,主动研究飞行技巧,折纸飞机成为了家庭科普互动的新方式。
数字赋能
城乡美育一线牵
课后,学员们的热情在“育美同行”广东城乡全民美育圈小程序上持续发酵。六地市学员积极互动,分享学习成果,例如珠海学员将数学公式巧妙融入飞机涂装;佛山学员专注调试机翼的瞬间被定格;江门学员手绘纸飞机涂装过程引发关注。这些数字化互动不仅记录了学习足迹,更构建起城乡美育资源共享的桥梁,让科普知识跨越地域限制。
作为“育美同行”广东城乡全民美育计划的试点项目,本次活动以航空科普为切入点,推动科学教育与美育实践深度融合。孩子们在折叠纸飞机过程中感知几何美学,在观察飞行轨迹中理解物理规律。6天的课程虽已结束,但孩子们对航空科技的热爱正蓄力启航。一张张折纸化作梦想的翅膀,在天空中划出青春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