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书香节何以成为珠海的城市文化IP?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民讲书人深度解读珠海文化基因、少年们深情诵读英烈家书并讲述烈士故事、别开生面的汉服非遗秀精彩上演、全国知名教师包君成现场分享“写作秘籍”、漫画家朱德庸和读者面对面聊创作……在2025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丰富活动带来别样体验。这场以“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为主题的文化盛会,吸引群众纷纷前来打卡,共享“书香盛宴”。(本报8月17日02版)

  □孙世华

  2025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暨珠海读书月的启幕,不仅是一场文化展演,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注脚。珠海正在用一场书香盛宴向世界展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从来都与阅读的深度成正比。

  在电子阅读冲击实体书的时代,珠海反其道而行之,打造“全城阅读生态圈”。主会场六大特色展区构成完整文化价值链:从“书香长廊”集结11家实体书店的坚守,到“潮品荟”用文创产品解构经典;从“古韵新说”展区对岭南文脉的数字化重构,到美食市集与品牌车展形成的跨界体验……这种“文化+”的混搭模式,恰恰印证了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观点——当代文化消费正在打破雅俗界限。珠海用实践表明,阅读推广不能曲高和寡,需要建立与大众生活的“超链接”。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书香节暨读书月的三个创新维度。其一,空间维度辐射香洲、金湾、斗门分会场,再延伸至全市201个公共阅读空间,形成“15分钟阅读圈”的毛细血管网络。其二,时间维度打造“双节联动”:5天集中展览与30天持续活动相衔接,避免文化供给“昙花一现”。其三,参与维度突破地域限制:首次邀请中山书店跨城参展,契合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联通”逻辑。这些创新背后,是珠海对“城市即展厅”理念的生动诠释。

  朗诵会现场《一脉书香越山海》的叙事颇具象征意义。从唐国安携带经卷赴美求学的历史镜头,到如今“海上书吧”的现代场景,珠海正在完成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胡波教授解读的香山文化,本质上是以书为媒的文明对话史。当珠海把留学文化书籍、国际题材作品纳入主题展区,实则是延续了百年前容闳、唐廷枢等香山先贤“开眼看世界”的精神谱系。这种文化自觉,恰是建设“青春之城、活力之都”最深厚的底气。

  数据显示,珠海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数字阅读碎片化趋势明显。“借阅之星”榜单揭示的另一个事实是:成年读者占比不足三成。这提醒我们,书香节不应只是年度文化嘉年华,更需要转化为日常的阅读习惯培育。

  当下,珠海正在书写新的文化方程式:“日月贝”大剧院遇见古村影像展;康震的诗词讲堂碰撞“我是小魔”的二次元表达……传统与现代的化学反应已然发生。书香节这个城市文化IP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图书找到读者,更在于它构建了城市的文化磁场——在这里,每本书都是通向世界的船票,每个读者都能找到精神共鸣的波长。

  正如开幕式上那曲《劝学》所启示的:一座城市真正的竞争力,永远藏在它的图书馆和书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