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珠海特区报

让求职者在珠海感受温暖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郭棠瑞

  珠海玖洲道的霓虹灯与招聘展位的白炽灯交相辉映,夏夜的风裹着简历翻动的沙沙声。当“香山人才夜市”将求职现场搬进商业综合体的烟火中,这场创新实验点亮了珠海的夜经济,也照出了城市引才的温情。可以这样说,招“才”引“才”,正从冰冷的写字楼转向有温度的生活场景。

  近几年来,全国一些城市专注于“夜市经济学”的破壁实验,有烧烤,也有地摊。但珠海的创意可圈可点,“香山人才夜市”点子,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引才的金字招牌。可以说,传统招聘会常困于“展位森林”的疏离感,而香山夜市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人才对接嵌入城市肌理。求职者手握咖啡穿梭于花艺体验与医疗咨询之间,企业HR在插花沙龙中捕捉候选人的审美素养,相亲角的缘分与职业机遇在暮色中悄然交织。这种“职场+”的复合场景,很好地消解了求职的焦虑感,让人才流动呈现出市集般的松弛与丰盈。

  可贵的是,活动精准捕捉到Z世代的求职“密码”。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岗位的纳入,与港澳就业机会形成“双轨供给”;线上直播间里弹幕翻飞的即时互动,让“云端”求职不再是疫情时代的权宜之计,而成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自然选择。4000人次在线围观的数据背后,是年轻一代对“可触达、可体验、可分享”求职生态的深层渴望。

  长远看,延续“香山模式”的热度,需构建人才服务的“热带雨林生态”:

  其一,打造“永不落幕的云端夜市”。建议借助各类人才网资源,开发“香山人才元宇宙”平台,企业以虚拟展馆形式常驻,求职者以数字分身参与VR面试;引入AI智能匹配系统,根据夜间直播数据动态优化岗位推送,让“人才算法”读懂珠海产业发展的呼吸节律。

  其二,深化“港澳人才交互带”。可设立跨境技能认证绿色通道,允许港澳青年通过夜市平台累计“珠海职场积分”,兑换创业孵化资源;联合澳门高校开设“夜间技能提升工作坊”,将葡语服务、文创管理等特色技能注入珠海现代服务业。

  其三,构建“人才成长伴随系统”。将临时性医疗咨询升级为“职场健康云档案”,联动社区卫生中心提供长期跟踪服务;创业展示区可延伸为“大学生创新苗圃”,引入天使投资夜话会,让路演PPT与烧烤摊的炊烟共舞。

  就人才而言,从“流量”到“留量”,值得一座城市深入思考。夜市中那束被争相合影的夏花花艺,恰是珠海人才战略的隐喻。人才引进需要岗位供给的“硬实力”,更需城市温度的“软吸附”。当相亲角的红线与职业发展通道缠绕,当插花体验的审美力被纳入人才评估维度,这座城市正在书写一种更具人文厚度的发展哲学。

  前山街道的这场实验,或许能成为珠海“人才强市”战略的微缩样板。若能将“夜市”基因注入城市人才服务体系并扩展开来,比如在格力海岸设“滨海科创人才沙龙”,在长南径古道办“文旅创客星空夜谈”,让凤凰山云道变身“徒步面试走廊”,可以想象,珠海的夏夜,或将真正成为人才与城市共生的光合场。

  当求职不再是生存者的负重前行,而成为触摸城市脉动的旅程,“人才”与“人(市民)”,终将在珠海的夜色里真正交融,珠海终将成为来珠发展人才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