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布鲁尔跨越万里,抵达上海,为此次公益骑行画上圆满句号。
上海市文旅局供图
不久前,历时4个多月、横跨欧亚大陆1.2万公里,63岁的比利时抗癌骑手克劳德?布鲁尔(Claude Brouir)终于抵达上海,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公益之旅。
这位银发骑士骑着太阳能助力自行车,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发,以绿色出行方式践行环保理念,更以实际行动为癌症研究募捐助力。布鲁尔不仅是一位癌症康复者,更是一位用骑行传递生命力量的公益使者——他希望通过此次旅程,鼓励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妻子和更多人重拾勇气。
在中国境内约4600公里的穿越旅程中,他获得了无数来自沿途民众的热情帮助。从新疆烈日下路人赠予的西瓜,到自兰州起与中国父子骑友的并肩前行,民间善意的涓流汇聚成中欧友谊的动人篇章。这场骑行既是对可持续旅行方式的倡导,也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公益实践。截至目前,布鲁尔已为癌症康复机构筹集超7000欧元善款。他的车轮印不仅刻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更滚动了环保、健康与希望的多重公益价值,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温度与行动力的中国形象。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布鲁尔,听他讲述关于坚持公益信念的故事,感受一路上那些释放善意的人们身上的质朴和温暖。
为生命骑行:
抗癌勇士的公益远征
今年8月30日上午10时,上海东方明珠塔前的红毯上,缓缓驶入一辆车顶铺满太阳能板的三轮助力自行车。风尘仆仆的布鲁尔摘下头盔,向等候的欢迎人群说:“终于到了。”
这声简单的话语背后是跨越万里的公益骑行,但这远非一场普通的冒险,而是一次为癌症患者筹集善款、传递希望的公益远征。
记者了解到,2017年,布鲁尔被诊断出癌症,并在2018年首次尝试长途骑行,从布鲁塞尔出发完成了5000公里的旅程。当时他仍在接受治疗,骑行成为他对抗病魔的一种方式:“骑行让我找到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让我学会了珍惜每一天。”然而,命运再次考验他——他的妻子同样被诊断出罹患了癌症,恢复情况却不如他理想。对家人的牵挂和对病友的共情,促使他发起了“骑向上海”(Bike2Shanghai)的公益骑行。
“我希望通过这次旅行,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这也属于我25年来一直致力推动的环保事业的一部分。同时,旅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给帮助病患康复的慈善机构筹集资金。”布鲁尔对记者说。
布鲁尔的目标是筹集1.2万欧元,截至目前,已成功筹集超过7000欧元。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癌症患者:“生命可以很脆弱,但也可以很坚韧。”
缘何将上海作为此次骑行的目的地?布鲁尔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和儿媳定居生活在上海,在他看来:“上海是一座壮观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都市之一,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摩天大楼和热闹的码头——这一超大规模城市里的景象是在比利时无法想象的。”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在欢迎仪式上动情地说:“此次骑行不仅是体能的极限挑战,更是文明对话的动人篇章。布鲁尔先生穿越山川国界,将环保理念植入每一寸土地;他怀抱着对生命的热忱,为医疗公益募资骑行,让这场旅程闪耀人性光辉。”
车轮上的温暖:
沿途民众的善意与陪伴
在这趟跨越国界的旅程背后,有着布鲁尔必须直面的重重困难。
首当其冲的是语言障碍,这让布鲁尔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更棘手的则是文字差异,这让他连基本的指示牌都难以辨认。
在俄罗斯段,路况恶劣,自行车道严重不足,进一步增加了骑行的困难和风险。此外,极端高温天气——尤其是8月中下旬近20天的持续酷热——也对他的体能和耐力带来极大考验。此外,技术故障频频发生:拖车先后4次损坏,一度严重到不得不彻底弃用,这为漫长旅途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诸多艰难险阻,穿越中国的4600公里路程,却是布鲁尔脑海中充满温情的难忘记忆。从新疆的戈壁到上海的繁华街区,沿途无数温暖的相遇和来自陌生人无私的帮助,都让他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善。
一个炎热午后,布鲁尔正艰难地蹬着车,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呼喊。一位新疆当地居民追上他,什么话都没说,直接将一个大西瓜塞进他的车筐,随后转身离去。“我连‘谢谢’都来不及说。”布鲁尔讲述时,眼中闪着感动。
类似这样的温情场景贯穿了他的中国之旅——素不相识的骑友主动陪他翻越陡坡,在风雨中并肩前行;路边孩童投来天真而友好的目光,朝他兴奋地挥手欢呼;烈日下小店老板快步端来清凉的茶水,执意不肯收他的钱……
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骑友魏云浩、魏铮父子的陪伴。魏云浩通过国际骑行组织与布鲁尔相识,在儿子魏铮高考结束后,父子俩专程前往兰州,陪伴布鲁尔骑行至上海。这段长达5周的同行让布鲁尔不再孤单,在布鲁尔看来:“他们不仅是我的骑友,也像我的家人。”
今年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学的魏铮则视布鲁尔为“大朋友”:“他遇到爬坡、逆风时总在微笑,那种乐观的精神让我很震撼。”
布鲁尔则鼓励魏铮:“等你学成,一定要来欧洲行医!这里非常需要像你这样年轻的优秀中医。”
布鲁尔表示,此次骑行让他刷新了对中国的认识:“在欧洲,我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我亲眼所见的是,中国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并且西部偏远地区同样发展强劲。城市的基础设施,道路、铁路等的发展都非常迅速。”
终点与新起点:
骑行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8月30日的欢迎仪式上,布鲁尔与儿子紧紧相拥,他的儿子奥雷利安已在上海定居。这座“开放而充满活力的东方都市”是布鲁尔此次旅途的终点,也是家庭团聚的起点。
欢迎仪式结束后,布鲁尔骑着那辆贴着法语“健康与幸福”(Sante Bonheur)字样的太阳能自行车,搭乘东复线轮渡横渡黄浦江,随后前往百年老字号童涵春堂体验中医诊疗。“在比利时,医生会做很多检查;而在这里,仅靠把脉就能完成诊断。”他对中医的奇妙疗效赞叹不已。他告诉记者,第一次尝试中医疗法是在新疆乌鲁木齐,因背痛接受了拔罐、按摩和针灸治疗。两三天后,背就不痛了,直到旅行结束都没有复发。
这场骑行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成为中欧友好的象征。金雷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明年是中比建交55周年。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和布鲁尔先生一样的比利时、欧洲友好人士来到中国、乐游上海,共同搭建一座联通两地的桥梁。我们始终相信,友谊无国界,民心最相通。愿布鲁尔先生的骑行故事,成为中比、中欧关系的新起点;愿上海与比利时的合作与交流,为中比、中欧友好持续注入新活力!”
接下来,布鲁尔计划与家人继续探索中国,前往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北京等地。他的车轮印记,从布鲁塞尔延伸到上海,划下的是一条关于生命韧性、公益大爱和民间友谊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