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城市报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赋能思政课建设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20版:特色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地民众长久以来从事社会活动的智慧产物,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福建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大省,以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了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类型丰富的文化资源。系统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精髓,融合地方文化资源于思政课教学,是运用地方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路径。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首先要系统挖掘整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福建省拥有福州、泉州、漳州、长汀、莆田等五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每座历史文化名城都蕴含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贯穿于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中,并依托历史遗迹、民俗信俗、民间艺术等形式,呈现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思政课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以课程为单位,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系统性挖掘、整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是系统挖掘整合地方革命文化。福建不仅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拥有厚重的革命文化资源。福建深厚的革命文化,如今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标语、历史文物及红色文化遗址的形式呈现。各地文化保护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需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系统整理、挖掘历史文物、遗址遗迹背后的细节故事,运用数字化手段还原历史事件,让历史文物和遗迹“讲活”革命故事,例如福建打造闽西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北上抗日先遣队等精品红色文化线路,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说服力,对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系统挖掘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福建企业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侠仗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鲜活地写在八闽大地。思政课教师可深入挖掘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挖掘个体发展与富起来、强起来的内在关联,凸显其间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还要融合地方文化资源于思政课教学。

  将地方文化资源“引进”思政课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走进博物馆、历史遗迹、文化古迹等地,针对性地深入了解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中蕴藏着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结、凝练精华教学案例,挖掘、运用地方故事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此外,思政课可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的师资优势为大学生讲授思政课,有针对性地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效果。

  善于运用“大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鲜活性和实效性,要让思政课“走出去”,融入社会“大课堂”中,例如结合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思政课堂融入到历史遗迹、革命遗址、文化遗迹、博物馆及代表性企事业单位中,深入挖掘典型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沉浸式体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精神内核及社会影响。思政课教学还可以结合重要节日、重要事件及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通过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开展专题研学和现场教学,以体验式、情境式、沉浸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力。此外,福建高校可联合地方文化资源主体,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中蕴藏的丰富教学资源,推出一批代表性课件、讲义、图片、小视频、短音频、微电影、动漫,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优秀云展览、云直播、AR/VR互动体验、虚拟仿真课堂等,讲深讲活讲透课程理论。让学生切身实现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增强认同,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资源优势,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者单位系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