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城市报

人间烟火里“烹”出治理“佳肴”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15版:城市治理       上一篇    下一篇

  俯瞰江西省吉安市庐陵新区整齐有序的禾河路夜市。

  谢菊凤摄

  金秋时节,夜幕下的江西省吉安市庐陵新区禾河路大堤上,彩灯闪烁、游人如织,长达2.5公里的道路两侧,数百个摊位次第排开。铁铲与油锅碰撞出“交响曲”、各色美食散发出诱人香气,吸引着食客老饕不断在摊位间穿梭。

  谁曾想,这片充满烟火气、运营有序的夜市,在3个月之前,还是一片因网络流量爆火、上百个小摊贩自发聚集之地。那时,摊贩运营秩序混乱、环境卫生杂乱无章……各类矛盾问题层出不穷。

  该如何规范化管理、发展短时间内爆火的夜市,以平衡流量与民生服务之间的关系?庐陵新区给出了答案:推出精准施策的“治理加减法”,创新“服务型管理”模式,为夜市量身定制全周期保障方案。

  困局:

  流量激增下的治理痛点

  远离城中心处于僻静郊区的禾河大道,缘何突然爆火,汇聚了这么多的摊贩和人流?这还要从一条抖音视频说起。

  烧烤摊主曾冬萍原本在吉安市下辖的吉安县内摆摊,每天晚上都要推着载着炊具和食材的三轮车辗转于县城的大街小巷,寻找人流较为密集的地点摆摊,但生意冷清仍是常态。

  今年6月初,曾冬萍的弟妹告诉她,庐陵新区禾河路大道空间开阔,地理位置较好,既北接吉安市区,又紧邻吉安县城,每到夜晚就有不少人到这边散步、骑行,人流量有一定的保障;而且,因为处在城市边缘,在此摆摊并不影响道路交通。

  事不宜迟,曾冬萍立马来到了禾河路大道。敏锐的生意头脑让她发现,夜晚这条路上来往的人确实不少,他们要是想要休息聊天都没地方坐,“在这摆摊肯定很有市场。”于是,曾冬萍回家跟丈夫商量后,决定把自家的烧烤摊摆在禾河路大道旁。第一天“挪窝”当晚,曾冬萍便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到禾河大道来摆摊”的视频。短短几十秒的视频中,曾东萍用镜头一边记录禾河路的夜景,一边介绍着摆摊的情况。一夜之间,这条视频便有14万次的浏览量和数万条评论。

  这之后,仅仅几天,300余个摊位及上万人流都聚集在了禾河路大道。可是,由此也伴随产生了各种问题:流动摊贩为争夺“黄金点位”矛盾不断;2.5米宽的人行道被挤成单向通行的“夹缝”;数百家烧烤摊位未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存在环保隐患……

  “刚开始,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市民对禾河路夜市的投诉电话。夜市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庐陵新区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郭跃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坦言,夜市的繁荣、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精细化治理的“护航”,既要守护城市的烟火气,更要让烟火气“不越界”。

  破局:

  寻找治理的平衡点

  “最拥挤的时候,数百个摊位犬牙交错,人行通道被挤占得只剩半米宽;嘈杂的人群中,人们说话都得扯着嗓子。”回想起治理前禾河路夜市的混乱景象,夜市管理人员胡文军仍历历在目。

  为突破禾河路夜市的治理困局,庐陵新区从空间再造、制度创新、安全护航三方面织密治理网,打造健康有序的特色夜市。

  空间再造方面,庐陵新区针对夜市中300余家烧烤油炸、熟食凉菜、甜品饮料、玩具杂货等摊位,依托原有停车场规划三大主题摊位区,设置3排标准化摊位,既保证经营空间又留足消防通道。新增90个大容量垃圾桶与3处10个独立可冲水卫生间,给摊贩和食客做好相应配套服务,环卫保洁从“突击作战”转为常态化运维。交通部门重新规划停车动线,设置单排顺向停车区,交通警力现场疏导实现车流通畅。

  制度创新方面,庐陵新区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公司,建立“准入—规范—监管—退出”全周期管理体系,制定《禾河夜市管理制度》细化23项经营规范,实施“摊前三包”责任制。同时,庐陵新区推出“路长制”管理模式,由片区长、路长牵头落实“上班即上街”的网格化管理,日均巡查时长超过3小时。

  安全护航方面,庐陵新区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筑牢夜市健康发展的安全防线。例如,市场监管部门为300余家摊位建立“一户一档”溯源系统,每日抽检食材安全;消防部门每月开展实战演练,配备灭火器材200余件。庐陵新区还打造了“夜间警务无人机巡查小队”,交警、特警、城管无人机联合执勤,确保夜间重点区域的全时段覆盖与多维度管控,能快速发现并处置交通违法、市容乱象、安全隐患等问题,大幅提升夜间城市治理效率与公共安全系数。通过平衡烟火气保持与规范化治理,庐陵新区让禾河路夜市成为了城市夜经济与慢生活的新名片。

  新局:

  烟火气“拥抱”文明风

  如今,曾东萍的烧烤摊日收入能够达到一两千元,比过去流动摆摊涨了近10倍。更令她安心的是,固定摊位让她告别了“漂泊”,有了稳定的“根据地”。

  “老板,我要10串烤肉和12只烤生蚝。”“老板,这里再加一份炒粉。”“好嘞好嘞,稍等,马上来!”曾冬萍一边忙着往滋滋冒油的烤串上撒辣椒面,一边热情地回应着顾客的需求。以曾东萍为代表的夜市摊主的变化和满足,反映了城市治理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考验相关工作人员智慧的“烹调术”。

  “以前这里晚上挺冷清的,想逛夜市也只能去两公里外的街道。现在好了,‘家门口’的夜市就像个热闹又干净的小商圈,大伙儿下班休闲在这里随意逛逛、品尝小吃,特别惬意。”周边居民邓连珍对如今禾河路夜市的繁华、有序景象称赞连连。

  现今,每天晚上,像邓连珍一样来这里吹江风、逛夜市的居民络绎不绝。曾经挤占通道的杂乱摊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间距合理、标识清晰的标准化摊位;人行通道畅通无阻,食客们不必再摩肩接踵,而是可以悠闲地挑选美食。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食外,禾河路夜市也“上新”了——特色文创手作、趣味小游戏等摊位的加入,让禾河路夜市从单纯的美食街升级为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综合休闲空间。巡查人员不时穿梭其中,摊贩自觉践行“摊前三包”,地面整洁少有垃圾;联合执勤的“夜间警务驿站”灯火通明,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热闹与安全。

  经济生态焕发活力的同时,城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如今的禾河路夜市,俨然成为庐陵新区乃至整个吉安市居民生活画卷中一抹亮丽的暖色。曾冬萍指尖翻转的烤串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邓连珍与家人漫步在整洁的步道上,享受着“家门口”的热闹与便利;有序的摊位、顺畅的通道、醒目的警务驿站,彰显着庐陵新区精细化治理的新成效。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繁荣”,从“治理痛点”到“城市名片”,禾河路夜市的变化生动证明:守护人间烟火气,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在包容与秩序间寻找精准的平衡。庐陵新区以“服务型管理”破题,用空间再造、制度创新、安全护航的“组合拳”解题,不仅点燃了城市的夜间经济活力,更探索出一条烟火气“拥抱”文明风的治理新路。这份写在灯火璀璨处、映照居民笑意的答卷,正是城市治理智慧与温度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