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为参观者讲解该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近日,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发布《2024年度怀柔科学城控规实施评估监测和运行维护工作成果》(以下简称《控规维护工作成果》)。目前,怀柔科学城起步区规划实现率达85%,基础设施完成率达到91%,为建设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筑牢基础。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平台“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自《怀柔科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控制性详规》)获批以来,科学城持续推动控规高质量实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速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球顶尖人才持续聚集的创新生态。
产业转化动能不足、人口“引流”难“留住”是不少科学城建设初期普遍面临的问题,怀柔科学城通过哪些创新驱动模式实现突破?数据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经验?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控规批复两年以来
成效挑战并存
秋日暖阳倾洒于雁栖湖畔。在怀柔科学城内,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与绿意葱茏的生态廊道相互映衬,路上行人脚步匆匆,穿梭于实验室与产业园区之间。这座肩负国家战略使命的科技之城,正以《控制性详规》为指引,充分统筹怀密两区、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保障“十四五”时期规划顺利收官和“十五五”时期规划有效实施,在“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中践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承诺。
聚焦生态建设,成果丰硕。怀柔科学城养山、活水、密林、富田成效显著,森林入城网络初步成型,生态空间效能大幅提升。雁栖河生态廊道一期、东干渠一支渠河道治理圆满完成,起步区绿意盎然,实验室外碧波荡漾;云西河立项稳步推进,3个城市综合公园建成开放,14公里城市绿廊网络串联成景,雁栖活力带魅力初绽。
着眼研发创新,动能澎湃。在科学发展功能布局上,“十三五”规划的29个科学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十四五”规划的8个科学设施加速建设。目前已布局六个大科学装置,原始创新动能持续集聚。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行,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组建180余人科研团队,外籍人员占比40%,在基础数学、复杂系统、数学物理、计算科学等领域发表丰硕成果;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集聚700余名科研人才,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立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即将入驻,为科研创新注入全新活力。
坚持人才引领,前瞻布局。在区域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怀柔科学城以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与服务体系汇聚各方英才,为科研突破、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加快产城融合,提质增效。控规批复以来,科技研发能力持续增长,对承接科研成果转化的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精准配套能力提出新要求。怀柔科学城加速推进高品质产业空间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持续优化转化环境、增强城市功能,推动形成“科—产—城”融合共进的发展格局。
自2023年控规批复以来,怀柔科学城紧密围绕“1 + 3”核心框架,着力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与“自然生态体系”高度融合的功能体系。目前,科学城已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控规所制定的兼具刚性传导和弹性适应能力的规则与策略得到有效执行。
为保障控规高质量实施,确保实施过程可控,做到不甩项、不走样,怀柔科学城持续开展控规实施的年度评估监测和运行维护工作,明确近期建设方向与任务,稳步推进百年科学城建设目标的实现。
“图库一体”管理
以数据促规划革新
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一极,其控规实施情况一直备受行业、社会瞩目。特别是《控规维护工作成果》发布后,引发了公众对科学城发展方向的持续关注,也为社会各界了解科学城建设进展提供了权威依据。
这一现象,在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规划建设处有关负责人看来,是科学城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谋求科学规划与精准施策的努力成果。“开展此项工作是为科学城的发展精准把脉、科学诊断。”该负责人介绍说,按年度开展的实施评估监测,就如同给科学城做全面“体检”,能够及时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政府部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怀柔科学城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需求,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并精准施策,为怀柔科学城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具体而言,包括按年度开展实施评估监测,对控规提出的刚性管控要求、主要规划指标进行数据监测,以定量定性、案例选取等方式客观评述规划实施状态及进展。像“体育设施”建设,通过雁栖生态廊道、绿地公园、旧厂房改造等“针灸式”方式,新增足球、篮球场地20处,健走步道6公里,并逐步加强独立占地体育设施建设。
按需开展管理政策研究则为怀柔科学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凭借这些举措,科学城结合管理主体需求开展政策支撑研究,推动技术规则向规划管理“政策包”转化。
引才留才“全链条”服务
显成效
“科学城帮我们科研人员解决落户、子女入学等生活需求,并组建‘科技管家’团队提供服务,我们感到特别暖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张勇的感慨,道出了许多科技人才的心声。
为了让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怀柔科学城推出《在怀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创业支持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等一揽子举措:聚焦青年科技人才需求,提供住房保障、办公空间供给、专项基金申请、孵化器平台入驻以及科技设施平台、重点成果转化平台使用等5方面支持措施,深化“校城融合”机制,强化与在怀高校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科研平台共建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吸引高层次青年人才来怀留怀创新创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怀柔科学城已吸引诺贝尔奖级科学家33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9名、两院院士86名,在怀科研人员达到2.6万人。“这里不仅有顶尖的科研平台,更有国际化的生活环境与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让我们能安心做学问。”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张弛说。
雁栖河生态廊道绿树成荫,步道蜿蜒,许多人夜晚会在此散步。不少受访者表示,这样的变化,是科学城“一带润城”规划的缩影——依托雁栖河打造生态景观带,串联起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雁栖小镇等科研与生活设施,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定居于此。据悉,怀柔科学城规划常住人口目标为23万人,截至发稿日,已经达到9.5万人。
在医疗、教育和交通领域,科学城同样“下足功夫”:101中学国际部、清华附中承办的第三实验学校相继落地,怀柔医院二期及国际部投用,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加速推进,密新路、雁密路陆续开工……
“科学城的建设,既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规划建设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围绕人才需求,在住房、交通、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这里感受绿水青山之美、科学艺术之韵、产业发展之机、人文生活之乐,共同为怀柔科学城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