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县级市传播热度指数
联系方式:17319129196、18418157092、010-65367152
此次评估体系的优化,既体现出对传播规律的尊重,亦彰显了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考量,为各地精准定位传播短板、提升综合形象影响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常亮指出,城市传播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基本功是否扎实,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的传播方式与公众进行真诚沟通。
通过城市传播指数也映射出城市建设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需面对的诸多问题:
一是仍需加强基层建设,夯实传播网络的基础支撑。当前部分城市在传播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不均衡,基层社区、中小城镇的基础文化设施、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专业传播人才队伍仍较为薄弱,导致政策解读、形象构建和信息传递在“最后一公里”出现衰减甚至断层。如何推动传播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单元的媒介素养和组织化传播能力,成为构建全域联动、高效协同的城市传播体系的关键所在。
二是仍需完善各领域的制度规范,构建系统化的传播治理机制。城市形象传播是一项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工程,目前许多城市在舆情管理、新闻发布、品牌推广、危机应对等方面尚未形成标准化、长效化的制度规范。部门之间协同不足、响应机制滞后、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传播工作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权责分工,推动城市传播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应更加关注品牌知名度的系统性宣传与战略定位。不少城市在传播中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短期热点、轻长期积淀”的倾向,缺乏对城市核心价值和文化IP的深度挖掘与持续塑造。品牌识别度低、形象同质化严重、传播叙事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在激烈竞争中难以凸显独特个性。未来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城市品牌定位,推动传播内容与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市民生活深度融合,实现从“知名度”到“美誉度”的跃升。
城市传播指数不仅是一份榜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在综合治理与软实力建设上的成果与短板。唯有在基层建设、制度设计与品牌战略上同步发力,才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形象传播的良性互促,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