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城市报

练好基本功 当好勤务员

日期:04-28
字号:
版面:21版:城市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这需要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练好基本功、掌握真本事。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党员干部所要求的基本功是多方面的,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遵从党章、深入调查研究、善于运用网络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关键就在于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结成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好建设现代化强国。

  笃定群众史观

  做到心中有爱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我们党制定任何一项政策,推进任何一项改革,都要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

  新征程坚持人民至上,必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既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我们党的恒心。只有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去主动联系群众。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密切联系群众

  做到手有温情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从实践中汲取营养,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增强干部群众之间的互信,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增进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发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日久天长,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密切联系群众要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可以通过实地走访、民意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为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可以通过设立咨询热线、网络平台等渠道,让群众随时反映问题和意见,进而及时回应并解决他们的关切;可以建立健全党群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发挥党员干部在社区和村级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会事务。党员干部在与群众沟通时,要真正放下架子、打掉官气,多一些交流探讨、少一些指示命令,善于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尊重他们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意愿和利益,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切实服务群众

  做到足下有印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要诚心诚意、实打实做。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要善于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研判社会舆情动态,准确把握群众心理情绪,尽量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真正服务好人民群众,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让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高效的服务。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保障制度,确保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居委会、村委会等渠道了解群众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要充分听取民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开展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倾听民意、接受监督,确保政策决策符合群众利益。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