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五进”小区推动城市“双品质”提升
日期:03-24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小区服务岗位。
临汾市委组织部供图
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紧紧围绕高品质城市建设、高品质城市生活“双品质”提升,深化“爱临汾·赢未来·幸福家”城市党建品牌,把小区党建工作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关键点位、核心举措,通过支部、阵地、力量、议事、预案“五进”小区,推动组织覆盖更全面、党员作用更突出、资源配置更合理、自治机制更规范、治理服务更高效。
支部“进小区”强引领
临汾市在全市2325个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同步组建1.3万个楼栋党小组、3.2万个党员中心户,把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城市治理第一线,健全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着眼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重点从居民党员、离退休党员、有热情的党员“三长”(小区长、楼长、单元长)、包联小区的党员干部中,推选小区党支部书记1691名,并制定小区党支部书记“建立信息台账、组织动员党员、征集群众需求、协商确定实事、完善服务机制”的五步工作指引,专项列支小区党支部日常运转经费,支持引导小区党支部书记适应角色,办好“开门一件事”,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主心骨”。乡宁县从机关单位选拔78名政治素质高、党务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组成小区党建指导员队伍,设岗定责并编入小区支部管理,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能。
阵地“进小区”强功能
临汾市按照“有编码、有标识、有设施、有机制、有队伍、有活动、有服务、有保障”的“八有”标准,通过市级奖补、县级配套、社区共建、小区自筹等方式,按照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梯次奖补标准,市县两级投入6000余万元,“一小区一策”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1400余个,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心安阵地”。霍州市通过对小区活动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摸排建账,采取共用物业用房、盘活闲置房屋、引进市场资源等办法,拓宽资金保障渠道,解决阵地建设难的问题。侯马市坚持“一小区一品牌”,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形成了“红色兵站”“老街大妈”“邻聚里·零距离”等一批小区特色党群服务品牌。
力量“进小区”强服务
临汾市深入推进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建立党建指导、文明创建、应急处突、垃圾分类等8类40余项服务岗位指导目录,通过认领岗位、服务纪实、评价激励等措施,全市1116个机关单位党组织、5.6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包联小区1880个,联系居民13.4万户,实现党员就地下沉、就近服务。同时,通过小区集中评议、社区综合分析、街道反馈建议、机关使用结果“四步”评价流程,打通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报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小区党支部管理在职党员赋能赋权,确保在职党员在工作地、生活地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议事“进小区”强治理
临汾市突出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持续推动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构建“一核领导、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广泛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说事议事”制度,让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引导小区居民从“居住其中”转变为“参与其中”,推动党建工作与居民自治嵌入融合。隰县推行“一听三议三公开”工作法,让小区事务由居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解决小区绿化、停车难、邻里纠纷、物业管理等问题300余件。浮山县从县直单位选派业务骨干,组建法务、交通、文化、供电、应急等15类基层治理服务专员队伍,依托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小区议事会等,收集群众诉求,领办难点问题,常态化下沉服务办实事。
预案“进小区”强联动
包联小区的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小区党支部协商制定小区应急管理工作预案,纳入社区、街道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指挥统一、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运行机制。动态更新小区常住人口、党员、特殊人群等信息台账,在充分征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分类组建应急处突、资源保障、民情监督等应急响应工作小组,统筹调动小区党员、志愿者、居民、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等,开展应急演练,加强联动协作,做到平急结合、一键转换。同时,在试点推进24个智慧社区(小区)建设,打造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信息化平台,提升基层治理和应急反应效能。各小区依托城市公园、游园、小区公共空间,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安全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应急服务、应急管理、应急反应、应急处置水平,全方位推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