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城市报

扎实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日期:02-10
字号:
版面:30版:党建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紧紧抓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省级试点县工作契机,紧盯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筑阵地、优举措、强队伍”要求,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以高效能乡村治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平台阵地建设

  完善全域统筹治理体系

  镇赉县在统筹协调、包保推动、要素支撑等方面深入布局,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体系。

  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运行体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成立涵盖县直23个部门的放权赋能、减负增效、物业治理、民生服务、警地融合、智慧治理6个专项工作组,同步制发工作规则,强化县域协作和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形成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

  强化包保推动,完善包干责任体系。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和部门重点任务,建立全覆盖包保体系,实行县级领导“包保+”模式,推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合力攻坚、28名县级领导全员领责,着力落实包保责任。近年来,县级领导累计兜底包保解决问题120余个。

  强化要素支撑,完善基础保障体系。重点夯实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成立正科级县级党群服务中心,划拨党费59.2万元,支持5个乡镇、13个村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化、系统化。另一方面,制定出台村集体经济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推动集体经济规范化发展,2024年全县14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优化工作举措

  构建“马壮车轻”治理模式

  镇赉县着眼松绑减负、提效增能、纾困解难等,切实把基层减负成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着眼松绑减负,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政绩考核整合各类考核,扎实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涉及乡镇(街道)考核事项指标缩减了90%。建立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分领域设置考核内容,有序推进组建一支队伍、一次完成考核等准备工作。制定《镇赉县委组织部承担省委组织部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清单》,细化减负举措,2024年实现文件数量精简68%、会议频次压减72%,全面取消年度评比达标创建活动,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

  着眼提效增能,一体推进专项整治。坚持清单式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通过“专班推进、对标定责、反复论证、集中破题”的方式,扎实推进履职事项清单编制试点工作。同步抓实基层挂牌清理工作,2024年清理整合基层各类挂牌2063块,梳理政务应用、公众号等21个,清理整合工作群83个,明确不再由村一级出具的证明事项33项。常态长效建立基层报表审核备案机制,从源头抓好基层数据“一张表”工作。

  着眼纾困解难,健全便民服务链条。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口,将“暖心晒单”工程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日常,充分运用“多格合一”“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构建“一单办理”吹哨报到模式,实行群众线上“点单”、属地研判“下单”、全县统筹“派单”、部门协同“办单”四单工作法,以信息化治理为支撑,实现部门联动线上对接、群众诉求快结快办。2024年以来,全县共推动解决基层难点堵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34个。

  建强人才队伍

  打造高效联动治理格局

  镇赉县聚焦岗需匹配、精准选派、能人推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建强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治理干部人才队伍。

  聚焦岗需匹配,建强乡村治理骨干队伍。结合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从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等各类熟悉乡村治理工作的群体中,动态择优储备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282人,其他村干部后备力量654人。同时,深入落实省委组织部提出的激励关爱一线干部相关要求,优化调整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26人,3名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提拔任用优秀驻村干部5人。此外,加强教育培训,邀请域外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到镇赉县开展专题辅导,组织40多名优秀村干部到长春、梅河口等地学经验、拓思路、提能力,有力激发了乡村干部履职热情。

  聚焦精准选派,织密乡村网格服务队伍。实行“1包10”结对包户机制,选配网格长、片区长、网格员4305人,配备包保部门乡村振兴专班成员700余人,持续深化全域覆盖精细治理模式。压实网格队伍工作职责,选派88名民警、177名驻村村警深入网格开展工作,网格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聚焦能人推动,配强专职治理人才队伍。严格借调审批程序,54名违规借调干部全部清理到位;2024年招录基层公务员、招聘基层治理专干等25名,乡村振兴专干达141名,实现基层治理专干乡镇、村全覆盖;聚焦盐碱地改良、高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与南京农业大学、南昌大学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2个、院士工作站1个,柔性引进专家人才20余名,把更多熟悉基层治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村干部队伍中,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