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城市报

小支部服务团提升机关社区联建质效

日期:01-20
字号:
版面:32版:党建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坚持落实“机关联社区”服务机制,推动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一线、靠前服务。但推行过程中发现,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党员数量少、职能不对口、资源渠道较少等问题逐渐凸显,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对此,松溪县按照“党建引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鼓励党员人数少、共建资源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小支部”根据发展需求或服务项目组建成不同类型的小支部服务团,通过整合资源、组团联建,不断推动联学共建形式多样化、内容合理化、效能最大化,切实把民生实事办理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群众需求满足在基层,用有温度的“家门口”服务让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变“固定菜单”

  为“按需组团”

  “龙锦花园小区电动车、自行车随意停放,占用消防通道,需要帮助清理。”“水东社区开展‘平安三率’宣传活动,需要人员协助。”小支部服务团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正梳理一张张承载民生所盼的需求清单,分类筛选入库。

  松溪县委组织部和县直机关工委联合成立小支部服务团管理调度中心,对各乡镇(街道)提交的活动类、问题类事项进行审核认定,将符合办理条件的活动、问题纳入项目库,并协调对接有关职能部门按需组团、限期办结。管理调度中心采取组织“点将”和组团“揭榜”相结合的方式,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较为松散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小支部联结为服务一线的“排头兵”,进一步推动资源调配更精准、项目落地更快捷、问题解决更高效。

  “以前我们遇到问题只能向固定的1—2家共建单位求助,一旦诉求超出了对方的职能范围便束手无策了。现在有了小支部服务团,县里会根据我们实际需求将任务分配给不同单位协调解决,很多之前觉得棘手的问题现在都能迎刃而解了。”河东乡水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雷琳说。

  变“单打独斗”

  为“协同作战”

  小支部服务团淡化了体制、隶属、级别的观念,通过开放共享自身资源,出借办公区域、场所设备、人力资源、技术服务等方式,有力破除孤岛效应,打造“场所共用、活动共办、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四共”格局。目前松溪县已整合党员活动室、职工阅览室、职工健身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建立27个党建共享地,平均面积达到110平方米,形成区块性、开放性的“10分钟党员活动圈”,联合开展党课学习、业务交流、实践活动等各类优质服务327次,实现阵地联用、功能互补、一方拥有、多方使用,切实发挥“1+1>2”的联合效应。

  松溪县坚持好中选优,推动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以及生产能手、营销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湛卢人才库”,使得原来分散在不同单位之间的人才资源实现“共享共用”,形成“你提需”“我供需”链条,助力人才资源“内循环”。截至目前,“英才库”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6.7%,通过人才双向交流解决问题49个,各单位实现从“互不往来”转变为“你来我往”。

  “有了小支部服务团后,我们和其他单位间的沟通联系更紧密了,大家关系更熟了,开展工作也更加便利了。”松溪县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龙菲对此深有体会。

  变“被动完成”

  为“主动服务”

  为激发小支部服务团工作动能,保障群众需求落到实处,服务团管理调度中心建立“七步三单”工作机制,按照“月调度、旬跟进”要求,定期察看项目落实情况,对进度缓慢、逾期办结、办理结果不实的事项,进行督办纠偏,有力打破以往相关部门“互踢皮球”、急难事项“石沉大海”的尴尬局面。同时,事项办结后,由管理调度中心和村(社区)党组织对小支部服务团的活动成效、作用发挥等情况跟踪督办,并在红黑榜进行晾晒,推动各单位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办”为“争着办”,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机制推行以来,小支部服务团先后围绕健全制度机制、推进资源共享等事项召开联席会议148次,共接揽692件诉求、协调督办663件,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志愿服务达3万余人次,推动231个产业民生项目落地实施。

  一件件为民解忧的小事、一项项便民服务的背后,是群众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松溪县始终将“小支部服务团”工作机制作为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的特色载体,引导全县机关企事业“小支部”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汇聚多元共治力量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组团式服务”打造城市党建新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