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城市报

让城市有活力有颜值更有温度

日期:01-20
字号:
版面:12版:观城       上一篇    下一篇

  俯瞰安徽省阜阳市颍东新城区,道路宽敞平整,高楼鳞次栉比,绿地点缀其中,环境整洁宜人。

  庞?诚摄

  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4.5%……一个个数字记录了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颍东区牢记殷殷嘱托、勇担职责使命,紧扣打造“阜城副中心”、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区”总体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式现代化颍东实践迈出崭新步伐。

  加速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冬日暖阳下,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源化工集团”)厂区内,一座座蓝灰相间的航天炉高耸入云,一旁的冷却塔上水蒸气升腾;车间内,全自动装置有序运转;不远处的出货区,一车车合成氨、尿素等化工产品装车待发……繁忙的生产场景映射出企业发展的活力。去年1至11月份,昊源化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60余亿元。

  从传统化工到精细化工再到前沿化工新材料,这家始建于1970年的传统煤化工企业,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并在一次次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蜕变。

  目前,颍东化工园区已有6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投产,初步形成以煤化工及其延伸产业链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去年以来,颍东区牢固树立“产业兴区”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找准发力赛道兴产业,聚焦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主导产业。

  统计显示,去年1至11月份,该区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05.7亿元,同比增长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4.9%;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27家。

  颍东区产业的辨识度也不断提升。科技部重点专项、5TPD液氢工厂投产,高纯度氙气入选省级首批次新材料,年产16万吨己二酸、年产40万吨尼龙66项目一期投产,二甘醇胺产能规模持续扩大。

  产业的提档升级离不开项目的提质增效。去年以来,颍东区深入开展项目谋划提质、建设提速行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9个,总投资734.7亿元;纳入省动员开工项目16个,开工率100%;总投资10.6亿元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的胺醚系列产品升级改造等105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皇氏乳制品中央工厂、总投资5亿元的澳柯玛空调等55个项目加快实施,年产60万吨瓶级聚酯、绿色装配式建筑基地等36个重点项目投产。

  一个个项目的扎实推进,持续壮大了颍东区特色产业规模、释放了发展活力。

  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颍东区着力推进基础路网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等项目,既填补民生洼地,又打造发展高地,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三角洲综合航运交通枢纽启动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阜阳幼儿师专岳家湖校区、双创孵化中心等项目加快实施,东北大外环、忠武路、湖滨东路等道路建成通车,颍东配水厂、体育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98个小区“皖美红色物业”全覆盖,设置“潮汐市场”18处,新增充电桩260个、停车位1782个……城市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更广。

  该区以更新为出发点优化城市功能,激发商业活力,大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放消费券220万元,举办“金秋消费节”等百余场促销活动;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9家;程文炳宅院被文化和旅游部纳入“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精品线路,游客可品尝到插花牛肉汤、瓦大番茄等地方特色美食。

  如今,颍东区已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有“质感”更有温度。

  和美乡村底色更足

  冬日的颍东沃野平畴,绿意盎然。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排排农家院落宽敞整洁,一条条乡村路平整畅通……村美、民富、产业兴,和美乡村入画来。

  ——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该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高标准农田达52.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6亿公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连续3年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为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优秀单位。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百亿元”计划,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125.1亿元、同比增长10.1%,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销售额31亿元、同比增长16.5%。皖北首支、总规模超1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主题基金落户颍东。

  ——和美乡村扩面提标。2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基本建成,6个省级中心村全面建成,新增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00个、累计达305个。

  ——改革活力充分释放。在颍东区枣庄镇枣庄居委会试点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八步工作法”被农业农村部写入全国指导规程,二轮土地延包网签基本完成。大力开展“双社联动、双生赋能”行动。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瓦大番茄谷入围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昂扬奋进的乡村全面振兴乐章在颍东区越奏越响。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近年来,颍东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中探索“小切口”改革,聚力推动“三公里就业圈”、医联体医共体、集团化办学、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民生保障坚强有力。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4亿元,实施项目38个。新增城镇就业5555人,12个社区获评省“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3个社区获评省“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实现村居全覆盖,困难群体应兜尽兜。建成农村幸福院10处,实施适老化改造585户。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合肥市四十八中等4所优质学校与颍东区共建分校。获评省学前教育教研基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连续5年获得省级教育督导优秀等次。阜阳职业技术学校实现首届高职招生,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新增专家名医工作室7个,肿瘤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建医联体。建设公共文化空间5个、口袋公园2个,国家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顺利完成。

  ——社会治理更加温情高效。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深做实“纵到底、横到边”的民声呼应高效工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区乡村三级“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作用,持续深化“红管家”理事会、“六小行动”等治理模式,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不断擦亮“平安安徽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

  ——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率74.7%,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0条,国考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稳定达标。

  日前召开的颍东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颍东区两会,为新的一年颍东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绘制了路线图。展望新的一年,颍东区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打造“阜城副中心”、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颍东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