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探访李巴林故居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4: 文化公园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共平远县委首任书记李巴林故居(潘梦志 摄)

●朱双玲

中共平远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李巴林是东石镇东汶村黄坑角村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县赤卫队总指挥等。一日,几位同事临时起议,决定前往东石镇探访李巴林故居,探寻这位平远县委首任书记的起伏人生故事。

据《平远县志(1979-2000)》记载,李巴林自幼家贫,1924年考入平远中学。1927年2月,中共梅县部委派部委委员杨广存到平远活动,发展党组织。杨广存到平远中学后,发展李巴林、钟锡球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中共平远中学支部,杨广存任书记,李巴林为组织委员,钟锡球为宣传委员。1928年春,革命形势严峻,动摇了中共平远区委个别领导人的革命意志,致使党组织失去应有作用。8月,李巴林召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并成立了中共平远临时县委,健全和成立了12个支部,党员发展到70人。10月,正式成立了中共平远县委,李巴林被选举为县委书记。随后,李巴林领导平远各地开展革命活动。

李巴林故居位于东石镇黄坑角村。据村民口传,该地曾经有黄姓、蓝姓、姚姓人定居,后来黄姓人迁出,“外迁”农村人叫“行开”,所以该村称“黄行”,又因地处尽是黄土的山坑角落,故取村名为“黄坑角”。村落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因李松溪从梅县松口迁至该地开基而形成。

李巴林故居在当地又称大塘面李氏祖屋,建于明正德年间,建筑面积约2680平方米,三堂二横一围龙格局,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构架,瓦面盖客家民居通用的灰瓦。走进李氏祖屋,只见堂联“事父事长将来始可事君宗祖传家惟孝悌,积金积玉到底不如积德子孙继志在亲贤”。陪同的李巴林之孙李登迪告诉我们,此联据说是梅县松口进士李二何所写。与普通的客家民居一样,李巴林故居并没有过多考究的工艺与宏伟,但他当年参与革命的故事仍在当地群众中口口相传。

从李巴林故居出来,大门口有圆形古井、禾坪和一口3000多平方米的大池塘。李登迪介绍,门口古井,建于明代末期,深8米、直径1.2米,从井底到井壁再到井沿全用河石结砌而成。

李巴林故居一侧有“松溪小学”遗址,占地约300平方米,这里曾是平远临时县委成立遗址。遗憾的是,由于暂未设定保护利用级别,房屋早已破败,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李登迪说,小时候,曾听父亲讲了不少爷爷在“松溪学堂”秘密开展革命的故事。据《平远红色地标》中记载,1928年8月,李巴林召集曾庆禄、林荣贤等在东石松溪小学开会,讨论成立了平远临时县委,筹备成立中共平远县委。

李巴林于1977年在家病故,终年71岁。作为平远县委早期党组织重要领导干部,他的一生经历了革命与建设的复杂历程,包括个人政治生涯中的起伏。这些经历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探索前进道路的缩影,反映了党在不断发展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与决心。党组织最终对其历史问题予以平反,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优良传统。